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刘秦勇
[导读]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教师也应根据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刘秦勇
        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
        摘要: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小学体育教师也应根据教学情况进行相应的改革与创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将针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优化进行具体分析,首先提出了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然后根据笔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条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体育;教学策略
1 小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部分问题
1.1 部分师生对于体育教学的了解不全面
        部分小学对于文化课程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并且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向这方面倾斜,在某种程度上难免会顾此失彼。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学习心生懈怠,并且产生了一些错误的思想和认知。例如,一些小学生认为自己的主要精力应当放在学习语文数学外语这样的主要科目之上,在体育课上只需要按照教师的吩咐,进行一些基础的体育锻炼活动就好了,甚至不积极对待,不注重教师进行配合以及互动。一些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之中,没有积极地担负起相应的责任,甚至本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进行授课活动,导致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不高。
1.2 体育教学的策略与内容无法与时俱进
        现阶段很多中小学的体育教学资源得到了丰富、活动场地得到了拓展、教学器材得到了增添。但是,体育教学的整体效率却无法得到科学的提高,仍然有一些体育教师的教学策略无法与时俱进,体育教学科目和内容的安排并不能切实满足学生的客观需求。究其原因而言正是体育教师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制订相应的教学规划,没有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学习和运用,并且对于教学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无法进行积极的调研活动,也就无法为教学策略的改进发挥积极的作用了。
1.3 师生之间不能建立良好的沟通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本来应当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深入的了解,和学生开展积极互动的交流活动,不断地引导小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锻炼和体育知识的学习,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效率。但是部分体育教师却不注重和学生开展互动交流,甚至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保障教学进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技能,忽视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甚至一些小朋友到了平常最喜欢上的体育课时,显得有些怏怏不乐。同时,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也不注重寻求教师的帮助和指引,这些问题逐渐的形成了积累效应,对于体育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自身综合素养的培养都产生了负面作用。
2 小学体育教学策略的优化方式
2.1 制订科学化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教学目标的指引。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在制订教学目标和完善教学体系方面还有着很大的改进空间。体育课堂教学因为自由性和互动性比较大,教学目标就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引,将科学化地调控、合理化地引导课堂教学活动。因此,要想切实提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效率,体育教师首先就要制订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并且将其认真地贯彻到体育教学活动中。在制订具体的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时候,小学体育教师要对下面两点特别重视。一方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确保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要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要始终围绕着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这方面展开。
2.2 运用趣味化元素,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阶段及性格特点进行探索,选用趣味化的教学元素,让学生更专注地融入体育课程学习中。这一方法强调激发学生的主观意愿,并在过程中进行自主、独立的学习,有利于提高整体教学有效性。其中,该方法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进行体育游戏。不仅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交流、学习、沟通空间,还有利于让学生在收获游戏乐趣的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可利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进行体育训练,训练中引导学生进行抽签,抽到“老鹰”角色的学生应扮演抓人的角色,抽到“母鸡”角色的学生扮演保护“小鸡”的角色,其他学生扮演“小鸡”的角色。游戏中教师应告知学生游戏规则,在指定区域内完成游戏。其中,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要求学生在游戏中积极竞争,评比哪个小组抓到“小鸡”多,并给予获胜团队学生一定的奖励。在这一游戏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即在游戏中形成统一的价值观,积极对抗“老鹰”,也能培养“老鹰”角色学生的自主能力,需要该学生制定抓捕计划,及时抓住空隙,才能获得游戏的胜利。总之,教师可创设不同的游戏环节,让学生积极参与,在感受、体验过程中了解体育运动的乐趣所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
2.3 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
        教师应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情绪及语言能力,有利于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选择适合学生接受的体育教学方式,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另外,教师需要及时整理体育教学的内容,例如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智能化设备展示出不同的多媒体素材内容,在整理、协调中融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例如可要求学生听到上课铃就及时列队,等待教师的到来。通过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时间站好队伍,能让学生意识到开始的重要性。在规范的训练中,需要学生喊出口号,并根据指令变化口号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给予体育课堂蓬勃的生机,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接受度,并深入学习、训练过程中。
2.3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立评分机制
        小学体育教师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降低田径、游泳等自由锻炼的教学时间,有意识地增加集体活动的项目,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形成积极互动。比如篮球等技能训练。在具体实施中始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教学计划。对此,小学体育教师还可以建立相应的奖惩评分机制,将和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实现挂钩。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按照男女性别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足球运动中的直线传球”比拼。赢的小组进行表扬并发放一些小奖品,输的小组给予提醒,帮助他们找出原因,鼓励学生不要气馁,继续加油。这样的安排将会提升课堂教学氛围,从而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结束语;总之,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新课改提出的要求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及时改变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练习空间,再通过合理且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完成有效的体育锻炼,让学生能够在体育课堂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健.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田径,2020(09):75-76.
[2]王志红.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体育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