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馨
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县锦屏镇中心小学,云南省普洱市665000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的客观需求,作为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阅读能力,越来越受到师生和家长的重视。本文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做了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课内与课外双线结合进行教学的看法,旨在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内外阅读 兴趣
阅读教学要把握两条线,一是课内阅读,二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教学是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达方法,发展阅读能力与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与理解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好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就需要把课内阅读与课阅读结合起来,形成一套课内课外双线结合,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1、在课堂上创造条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师可以把课内书籍和课外书籍融为一体,教师经常自己讲述或组织学生讲阅读课内外书籍后的收获和体会, 与学生分享得到的收获和感受,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其次,利用榜样的力量让学生想去课外阅读。教师要经常向学生介绍历史人物、科学家及身边成才之人的成才之路,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只有适合孩子的口味,他们才会对书感兴趣。比如,在上完《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时,可再给学生看爱迪生孵蛋的图画,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聪明的小爱迪生能想出办法救自己的妈妈,他为什么做孵蛋这么蠢的事?他到底怎么成为发明大王的?他有哪些发明……由于课内阅读时间有限,学生又急于想知道的更多。这样,一位名人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便能引起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
2、在课内介绍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课外有目的“读”
学生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并不都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有的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掌握技巧,用到写作上。因此,上课时,我们要进一步引导他们不但爱“读”,而且会“读”,读得更好有收获。
首先我们可以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特点,小学生的阅读,是人生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它的启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从识字、词到句、到段、到篇。无论是语言形式还是思想内容,必须循序渐进,才有利于掌握系统知识,但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更不具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所以,小学生的阅读需要精心,具体地培养和指导。由于小学生受自身心理特点的制约,个性倾向性还不够稳定。如模仿性强而欠持久,兴趣易发生而很少专注,好动情感而缺乏意志,易于感知而难于抽象;他们并未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读书习惯,因此,可利用每周的阅读教学课,向他们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一是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
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是浩如烟海,一个人要想读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建议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阅读书籍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书多了,还要选文质兼美的书读。在选的内容上,教师还要注意把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结合起来,结合教材的特点,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阅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二是浏览法,是指对一般不需要细致了解的书籍,只是从总体上粗略掌握书中内容的梗概的一种阅读方法。它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广泛地了解信息,有助于开阔视野,是博览群书所常用的重要方法,浏览法能扩大视野,丰富知识。有些文章,不需深钻细研,有些书只需要知道个基本内容即可;有些书只需从中选择一些有用的资料而已。
其次是引导小学生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了解短文大意,边读边想,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疑难,深入思考,解惑释疑。同时对课文的重点段落和美词佳句仔细揣摩,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华,进一步对全文加深理解。
再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并在阅读课上让学生汇报交流,你用选读法读了哪些文章,用浏览法读了哪些文章,用精读法读了哪些文章,你的收获是什么?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对此,以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文章可选用什么方法?
3、搭建阅读平台,课内展示课外阅读结果
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要让儿童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学校可以组织的一系列阅读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的阅读成果。让收获者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又吸引那些没有投入阅读活动的同学也参与到其中来。如开展读书会,利用班队课举行“故事会”,让学生把自己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或者以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佳作欣赏会”,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或教师提供音像片欣赏,或师生配乐读。这种音像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佳作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欲望。还可以开展 “读书心得会”与习作讲评、阅读教学相结合,这样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心得”多了,“体会”深了,阅读的能力也自然增强了,阅读的兴趣也随之进一步强化。
4、落实课内外阅读效果,深化“读”
只有通过检查,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我们可通过建立读书报告制度,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等方法督促,深化学生的阅读。可让学生制订读书计划,专门设计一份“课内外阅读记录卡”,里面说明填写的内容: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通过定期检查“阅读本”,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课内外阅读记录卡”摆在了我们面前,简单的卡片变成一件件艺术品,有学生整齐漂亮的钢笔字,有学生大胆创新的图案设计,还有学生丰富的色彩搭配在其中。总之,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欣赏、设计能力,好一个一举两得的双赢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炳亭 《高效课堂22条》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3、姚利民 《有效教学研究》
4、宋秋前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5、张刘祥 、金其生《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策略》
6、山东教育《享受主题阅读,浸润书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