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靖桐 郑雄 袁梓豪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610213
摘要:武警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使命。为积极适应建设现代化武警的新形势新要求,有效应对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的挑战,武警部队必须大力加强作战指挥人才建设。
关键词:作战指挥;人才建设;
一、充分认识作战指挥人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武警部队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部队职能任务的进一步拓展, 对作战指挥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培养高素质作战指挥人才,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所需。
加强作战指挥人才建设是建设现代化武警的内在要求。建设现代化武警,是新世纪新阶段武警部队建设发展的总目标。当前,部分作战指挥人员存在的思维层次和谋略水平不高、知识结构和任职经历单一、现代化指挥手段操作使用能力不强等问题,与建设现代化武警对指挥人才的素质要求还不相适应。只有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过硬的作战指挥人才队伍,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
加强作战指挥人才建设是武警部队有效履行职能使命的客观要求。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国内矛盾日益凸显,非传统安全因素日渐增多,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频繁。武警部队担负的职能使命不断拓展, 时刻面临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考验,迫切需要建立一支能够胜任岗位需求、稳妥处置情况的作战指挥人才队伍,承担起党和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
加强作战指挥人才建设是提高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体系能力的必然要求。加强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体系能力建设,是适应时代特征和部队现代化建设,有效遂行信息化条件下以执勤处突为中心多样化任务的需要。作战指挥人才作为体系能力建设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各要素的有机融合。只有进一步优化作战指挥人才队伍的规模、素质和结构,才能为体系能力的生成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合理确定作战指挥人才建设的目标和标准
武警部队现阶段的作战指挥人才建设,应以《建设现代化武警纲要》为依据,以遂行多样化任务为牵引,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执勤处突体系能力为着力点,重点抓好高中级指挥人才、基层指挥人才、参谋人才、专家人才和特种专业人才建设。
高中级指挥人才。高中级指挥人才肩负着带领部队科学发展、指挥部队圆满完成任务的重任,应具备较强的政治素质(包括政策理论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鉴别能力)、较高的军事素质(包括谋略水平、指挥才能和管理能力)及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达到任职经历丰富、能力素质突出、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为此,内卫总队和机动师要重点培养懂执勤、熟处突,会谋划、善决策,掌握相关法律政策,能够掌控复杂局势的优秀指挥人才;警种部队要着力培养精通专业的领导管理人才和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基层指挥人才。基层干部是部队一线的指挥者、组织者、管理者,必须达到科学文化水平较高、军政素质过硬、编配相符、结构合理的标准,并具备带兵建队和独立处置紧急情况及复杂问题的能力。警种部队基层指挥员要突出科学施工(救援)、安全防护和紧急避险等方面的培训。
参谋人才。业务水平过硬的参谋人才队伍,是保障首长定下和实现决心的重要力量。团以上机关作勤
(训)参谋,应经过院校相应业务培训,具备基层任职经历,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精通本职业务,熟练掌握现代化指挥和办公手段,具备较强的信息获取、分析判断、出谋划策、组织协调、检查指导和研究创新能力。
专家人才。随着信息化指挥器材和手段的发展运用,各级要着力培养一批信息化素质高、精通信息装备、熟悉指挥程序、熟练使用维护指挥控制系统、能够解决技术难题的专家型指挥保障人才。
总队(师) 以上机关,应立足现有资源,加强与军地有关部门的合作交流,采取内部生成、外部聘请的方式,建立执勤、处突、反恐和抢险救援四支“智囊型”的专家人才队伍,完善定期会商、重大任务决策咨询等制度, 努力为部队遂行中心任务提供专业化决策支撑。
特种专业人才。特种专业人才是遂行多样化任务的拳头力量,应以反恐特种作战人才和应急救援骨干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专业水平高、反应速度快、突击能力强的特种专业人才队伍。构建总部、总队、支队三级反恐人才培训体系,每年培训部分反恐部(分) 队指挥员, 造就一批擒敌能手、射击能手、侦察能手、排爆能手;采取入校培训、驻厂学习、专家帮带等措施,培养业务熟练、技术精湛,能够娴熟使用手中武器装备的装甲、直升机、炮兵、工兵、防化等新装备操作和维护人才;大力培养素质过硬的应急救援专业骨干人才,重点加强水电、交通部队和部分工化分队等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完备的专业抢险救灾力量布局。
三、积极探索作战指挥人才建设的方法和模式
为满足建设现代化武警和遂行多样化任务的需求,必须拓宽思路,多措并举,积极探索新时期新阶段作战指挥人才建设的方法和模式。
抓源头,提高选培质量。起点决定质量层次,基础决定发展潜力。必须从源头着手,切实提高作战指挥人才选拔和培训质量。初级任职教育要紧贴遂行多样化任务,不断创新教学训练方式,积极扶持与部队执勤处突、反恐维稳核心军事能力密切相关的新型学科专业,采取岗前培训、定人帮带、大练基本功等方法,提高生长干部第一任职能力。中级培训要加强学员对基于信息系统执勤处突体系作战战法研究,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信息运用和组织指挥能力。按照“分期分批,各有侧重,整体提升”原则,积极支持作战指挥人才通过继续教育实现学历升级。走开警民融合培养人才路子,借助地方优质教育资源培养各级各类作战指挥人才。着眼可持续发展,抓好后备人才培养, 形成“适用——储备——在建”的培养链。
抓实践,增强能力素质。实践是培养作战指挥人才的最好舞台。要结合职能任务和干部实际,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信息化素质和组织指挥能力为重点,积极组织作战指挥人员参加重大行动、军事演习和实地见学,注重在遂行任务中培养锻炼人才。建立岗位交流轮换机制,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作战指挥人员跨内卫总队、机动师和警种部队交叉代职,重点安排军师级以上机关作勤(训)参谋到重点方向和驻边远艰苦地区部队代职,通过指技岗位互换、军政岗位交叉、机关基层交流,让指挥人员在多专业、多岗位任职,实现一专多能。
抓考核,准确掌握情况。运用科学方法,按照“区分行动、分解能力、细化标准”的思路,紧贴部队遂行任务实际,将作战指挥人才的综合能力分解细化为分析判断、指挥决策、危机控制、组织训练、特种装备指挥运用等能力指标,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实现量化考核,并将有关内容输入数据库,准确掌握人才建设情况。
抓激励,营造良好环境。健全激励机制,优化内外部环境,是增强作战指挥人才生机与活力的有效方法。要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营造强素质、干事业、甘奉献的良好氛围,切实把德才表现、工作实绩与切身利益挂起钩来,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建设效益。进一步健全竞争择优机制,及时提拔使用有作为、有贡献的作战指挥人才,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李崇东,赵玉辉.武警初级指挥院校任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10(3):65-68.
[2]李杰,曲卉.武警初级指挥院校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4):80-82.
[3]张春梅.新形势下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提升教员能力途径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8:21.
作者简介:
敖靖桐,男,广东阳江(1998年9月6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郑雄,男,福建南平(1999年1月20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袁梓豪,男,四川南充(1998年10月17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