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诠释小班化,助推课堂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54卷21期   作者:张春娜
[导读] “一个农村初中的课堂能上到这样真是不容易,农村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上有这样的表现真是不容易。
        张春娜
        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育黎镇中心学校 264517

        “一个农村初中的课堂能上到这样真是不容易,农村的孩子能够在课堂上有这样的表现真是不容易。” 这是2019年9月,育黎镇中心学校《小班化“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课题验收时,上级领导专家对我校课题成果的评价。学校领导与老师们听后百感交集。回顾课题开题之初,广大教师们固执地坚持课堂让教师做主角,不愿把课堂“放手给学生”。然而,历经两年的摸索探索之后,小班化“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老师的心中,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一、小班化理念,催生“四学一体”模式
        在课题研究伊始,学校首先从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入手,对教师进行小班化课堂专业培训,引领教师们了解小班化课堂理念,知晓小班化课堂的好处。
        首先,自我剖析,反思差距。学校发动教师展开自我剖析,反思自己的课堂与小班化课堂的差距与困惑,并一一列举出来,作为后期研究的突破点。而后,学校领导带领着中小学骨干教师,带着问题和困惑,到青岛参观了小班化教育现场观摩。回来后,结合学校教学实际,开展了小班化教育讲座,让教师们初步明确了小班化课堂的内涵。学习交流活动,以他人为镜,教师们初步了解了小班化课堂。
        其次,启动模式,“自我诊断”。让教师在平日教学中自我照镜子,寻找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以课题研究为驱动,通过“小班化工作室”、“名师工作坊”的先行带动作用,精准对位,重点打造,逐渐形成了小班化“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模式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全体领导和教师在实践过程思想上的一次凝结,更是一群追梦人奔跑在路上的见证。
        最后,打磨模式,指向课堂。从目标——评价一体化的整体构思,到“自学、互学、导学、深度学”的环节打磨,融合了小班化课堂教学理念、先学后教理念、因材施教理念、尝试教育理念等诸多的教育元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必然彰显其普遍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从育黎镇中心学校的发展路径来看,小班化“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正在转变为一种显性的教育行为,课堂的指向性非常明确,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二、“四学一体”教学模式,盘活传统课堂授课
        在课堂研究的过程中,学校首先把工作重点放在抓“四学一体”模式的嫁接上,以研课活动为主渠道,通过研磨三课——观摩课,研究课、汇报课,让教师不断诊断问题,在课堂实践中贯彻小班化课堂理念,探索“四学一体”课堂模式的构建。
1.析问题,建规则
        借助问卷调查,发现我校教师身上的问题,依托问题,我们确立了《小班化课堂行为规则》,并根据规则制定了课堂观察量表。


        2.听评课,重教研
        结合学校的工作安排,依托问卷调查,我们把“观察式四步听课”作为常态工作来抓。
课前分组选定视角,每组教师根据确定的观察视角进入课堂观察,记录课堂现象,并据此议课,与执教者交流。每次听完课后,宋海峰副校长都会对课堂教学进行点评,并撰写观课报告《先行动,再思考》十余次。执教教师根据议课的建议,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设计;听课教师修改观察量表,并再次听取执教者的改进课。执教教师教研后认真写好教学反思,总结得失,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整个评课活动,教研组留有详实的记录。教师以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缺点或疏漏为切入点展开研究,升华自我。
3.构模式,重发展
        小班化下的“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为每个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创造更有利学生个性发展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环境,在各自的起点上发展,无限接近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最近发展区;“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更加关注教育的民主化,师生的交流成为常态化,互动性加强,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师生的学习心态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教学风格和教学策略发生了一次全新的革命。
        4.同目标,分层教
        小班化下的“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还融合了分层教学理念。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层次,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微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使学生在各自的知识框架内得到优先发展的机会,实施因材施教,为更多的学生提供最充分的、最自由的发展平台。也融合了合作学习的理念。小组合作成为课堂的主环节,课堂上有计划地向各小组提出一定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协作参与、合作共赢的意识,教师可以照顾到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实施精准指导。
        小班化下的“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弥补了小班化教学改革的空白,必将推进小班化教育改革的进程,我们就是走在小班化改革的前沿,担当小班化改革的先锋。
        三、教师深度学习,内化辐射专业成长
        1.“走出去,引进来”。一是学校领导和老师先后赴潍坊、曲阜、北京、浙江和辽宁等地,学习先进理念,丰富我们的头脑,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深入理解抽象的理论,拓宽自己的视野;二是邀请教研中心的各学科领导,多次到我校来指导教师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教法,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都有了质的飞跃。
        2.自主成长。教师每天写100字的行动日记,每周一次读书交流会,每月研读2本专著。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读书交流,智慧碰撞,凝聚合力,共促成长。在这里,读书已经成为生活的常态,以读书垫起思想理论高度,只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3.辐射引领。我们还利用节假日、周末等空余时间,翻阅大量的参考资料,浏览许多的网页,在每个月的最后一周进行反思、交流、碰撞,经过两年的打磨,探索,将于明年3月,由中国广播出版社结集出版《小班化背景下“四学一体”课堂教学模式的架构》,它是非常适合农村学校小班化教学的有效模式。
        总之,小班化教学必定是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的研究还在路上,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么多具有教育情怀的老师,奔跑在希望的原野上,我们定能把小班化教育研究得更深入,做得更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