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宋庆云
[导读] 实验演示和操作在化学教学中是尤其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宋庆云
        (四川省梓潼县潼江中学)

        摘要:实验演示和操作在化学教学中是尤其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因为化学本身就是一门立足于实验探究的综合性学科。初中阶段的化学实验教学尤为重要。本文首先简述了实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其次,在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尝试探索了组织和实施化学实验教学的几个方法,希望可以对培养学生实操能力、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所帮助,助力青少年的综合健康发展。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教学目的和方法
        化学实验具有形状的变化、色彩的变化、温度的变化和有无的变化等,这些直观传递的视觉、听觉和嗅觉信息,可以有效激发学习者的探究兴趣,更促使他们从实验现象中感悟实验反映的原理,探索科学的奥秘,获得真实、直观和生动的感知。因此,初中化学教学阶段,中学化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分析实验教学的目的,理解实验的设计意图和价值,进而探究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法,以下就是笔者的几点粗浅教学认识和分析,不足之处,还请同仁给出改正意见,以促使化学实验教学得以完善和优化。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
        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和学习化学知识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中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没有奠定好,就会直接影响到高中化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倍加重视的内容之一。但在此之前,首先我们要先明确一个问题,那就是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其一,有效培养中学生的实际操作演示技能,让学生能够熟练认识和操作各类化学实验的仪器、工具和药品,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动手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实验演示态度。具体来说,包括(1)精准记录下实验操作中观看到的实验数据(2)正确使用实验仪器(3)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做出精密地推理和论证(4)查阅相关资料,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实事求是、客观分析能力。
        其二,实施化学实验教学以巩固和强化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便于学生深度理解化学概念和化学反应实验原理。比如,在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认识各类化学药品,如氯化钠溶液、二氧化锰固体颗粒以及浓硫酸等,教师如果仅凭理论口述的方式,学生最多也就可以记忆住它是固体、液体或者是气体的状态,而至于它有哪些性质,有怎样的颜色等,则很难记忆住。但科学的实验操作和展示,则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让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其三,在化学实验教学的模式下,学生的一些优秀学习品质和能力也会得以凸显。比如,有的学生觉得一次的实验并不足以诠释整个实验原理,因此,采用多次实验,观察是否得以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这就凸显了学生认真、负责和小心求证的实验态度,又如,有的学生更是积极帮助小组合作实验中的同伴,在完成自己的分工任务后,又积极为同组其他成员出谋划策,这也体现了学习中互帮互助的实验精神。因此,在明确实验教学的目的下,才可以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保证实验教学的有序进行。
        二、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
        (1)课堂教师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结合课堂直观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奠定有利基础。比如,在教学指导九年级化学上册的“实验室制氧”——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时,首先我们可以带领学生逐一认识本次实验参与的药品和仪器,如:大试管、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以及水槽等,然后首先间大试管进行预热,防止受热不均匀而导致的试管加热爆裂,其次,将高锰酸钾固体颗粒填充进入大试管中塞上橡皮塞,以酒精灯进行加热,再次,将集气瓶倒置缓慢放入水中,让导管可以伸进集气瓶中,通过排出水的方式,可以知晓氧气逐渐灌满集气瓶。

由此,通过化学直观过程演示的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化学课堂学习兴趣,带动学生跃跃欲试的情感,提高化学学科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2)培养学生认真态度,强化学生负责观念
        化学实验是严谨的、认真的,唯有在严谨、认真的实验操作态度支持下,才可以得到最为科学的实验结论。不负责任、得过且过的实验操作态度,轻者可能会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更严重的,还可能会让实验的参与者在实验中造成财产和生命利益的损失。所以,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科学认真,责任意识的培养。比如,在验证某瓶中的溶液是否是食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准备三个烧杯,分别将糖水、食醋和酱油三种液体倒入三个空烧杯中,但不贴标签,让学生通过观察教师的实验演示动作,来猜想哪个烧杯的溶液是食醋,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认真的意识,教师可以故意做一些假动作来迷惑学生,比如,在遇到糖水的时候,尝一口可以表演酸的表情,在遇到真正的食醋时,可以用食指沾向溶液,但品尝中指的方式迷惑学生,等等。如此,让学生通过观察三种溶液的颜色和猜想教师的行为,从而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如此,学生在感受到错误的“苦头”后,就会将认真、负责的意识深刻镌刻在内心,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3)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化学实验有时因为操作过程较为复杂,或者是实验现象稍纵即逝,无法通过一个人的力量既能保证实验操作有序进行,又可以清楚看到实验现象,记录实验反应后的数据、资料等,这就需要结合两个人或者是多个人的力量来完成。再次,当学生个体小组实验操作的兴趣较低时,我们组织学生团队之间的实验操作比赛,评选最为优秀的实验小组,则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实验兴趣。所以,从整体上来说,组织学生合作完成化学实验,在实验探究中也是不可缺少的。
        (4)倡导学生课下练习,自主完成化学实验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即便是教师直观演示很多次,加之教师的详细理论讲说,学生记得滚瓜烂熟,但缺少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也是无法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的。所以,化学教师还需要倡导学生在课上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尝试自己利用家庭资源或废旧资料设计知识家庭化学小实验,感悟化学实验反应的趣味和新颖之处,更培养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比如,“水的净化”部分知识中,教材中就插入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小实验——利用滤纸来过滤水中的杂质,在学完本课后,教师可以给每位学生分发一片圆形的滤纸,然后,让学生回到家中自己设计实验,自行选择实验材料来完成水的净化实验,比如,有的学生突发奇想利用喝过的矿泉水瓶,将其用剪刀剪制成漏斗的形状,然后再把滤纸贴在“漏斗”的内部,缓慢倒入浑浊的水,观看过滤后的水的成色。如此,让学生在课下的自主练习中,感受到了废物再度利用以及实践操作的意义和价值。
        (5)构建实验操作比赛,拓展化学教学深度
        初中生的竞争意识较强,表现欲望较高,他们希望得到同龄人、教师和家长的认可,因此,化学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是学校内部,组织关于化学学科的主题探究实验比赛,比赛中,仅告诉学生的实验目的,且提供充分的实验操作材料,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操作的过程、步骤和方法,合理选择实验的药品和仪器,力求实验现象明显、实验反映速度适中以及实验操作后没有污染,如果确有污染,则尽量做到无害化处理,如此,教师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个体和团队实施教学评价,从而纠正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拓展化学教学的深度。
        综上,本文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兴趣,怎样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展开了粗浅的教学方法分析,包括教师直观演示、培养学生实验认真、负责态度以及实验操作竞争意识等,希望可以给同仁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高荣梅. 拉萨市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藏大学,2018.
        [2]易德贵.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8(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