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训练模式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母东文
[导读] 新课标中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母东文
        (哈尔滨市萧红中学校)
        摘要:新课标中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全面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即教学要面向所有的学生,而分层训练模式不失为一种最佳的方式,采取分层设计教学目标、指导方式、练习作业等内容的形式,打破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让中优生进一步地发挥自身的潜力,让学困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身为教师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实际数学水平,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恰当地运用分层训练,优化指导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我潜能的空间,使所有学生都能铆足干劲、全力克服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
        关键词:分层训练;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到了初中阶段,受能力、习惯、兴趣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整个班级内的学习情况就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而通常情况下,教师只依照着班级内的平均水平来设计教学方案,只为能照顾到大部分的学生,难以实现整体提升的目标。要切实地扭转这一局面,就要打破常规,尝试全新的教学模式,大胆地应用分层教学。具体该如何有效地实践分层训练模式,本文就此做一些浅显的探讨。
        一、依据学生认知情况分层设计目标
        分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先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再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将基础扎实、能自主解决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学习时间有空余的学生划为学优生行列,对于基础扎实、能力一般、学习态度较好、能完成难度中等以上题型的学生,划为中优生,对于基础不扎实、态度不好、作业完成度不高的学生划为后进生的行列。在此基础上分层备课并设计教学目标。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求所有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在这个层面上提出有层次化的要求:指导后进生掌握基本的概念、理论等基础知识和解题的一般方法,明确每一课的重点,做好课堂笔记,利用课余时间慢慢地消化理解;指导中优生要灵活熟练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出更多的解题技巧;指导学优生要抓住知识的本质,掌握推理的过程,尝试着自主创新。例如在有关图形的证明题中,后进生要掌握需要用到哪些定理或者结论,能说出一些浅显的理由,重在掌握解简单证明题的方式以及相关的知识点,中优生不仅要知道怎么证明,还要知道理由,面对复杂问题时可以自主理清思绪,学优生要尝试着解答一些稍微复杂的证明题,构建出系统化的知识结构,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去证明。
        二、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实施分层提问
        提问是课堂上师生间互动的一种方式,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突破原有的思维水平,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分层训练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的提问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则,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让学生在思考中领悟知识,使其快速地抓住知识本质。例如在“角的平分线”这一课中,先提供给学生一些自主阅读教材的时间,同时设置自学问题:什么是角的平分线?角被平分后有什么样的特征?该怎么画角的平分线?有几种画法?难度较低的问题就交给后进生去回答,难度中等地问题就让中优生去解释,难度较高的问题则让学优生去解决。

这样分层提问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参与课堂回答的机会,符合了他们自身的思维特点,透过不同学生的回答,进行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补充和修正,达到了良好的互动效果,也让学生思考问题更加的全面化和深度化,有效地突破了课堂教学难点。
        三、根据学生学习效率开展分层辅导
        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学优生的思维比较灵活,可以当堂掌握知识,只需要课后的练习就能达到良好的巩固效果,而中优生和学困生则需要一些缓冲的时间去消化,学习效率相对来说会低一点。初中数学分层模式下,教师要结合这一情况实施分层辅导的策略,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比如在进行整个单元的复习指导中,对后进生的辅导内容则放在基础知识汇总、简单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思路的层面上,不要求他们掌握过多的内容,只希望他们牢牢地掌握基础知识,正确解答一般常见的题型,对中优生的辅导难度则上升一个层次,要求他们在整理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先进行同伴之间的讨论、解决,再汇总出难度较大的问题,帮助他们灵活地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指导他们灵活地应用解题技巧去攻克难度中上等的题目,对学优生的辅导重点则放在难题的解答上,既要让他们灵活地解答基础题目,又要激励他们探索出多种解题方式,扩展他们的思维空间。教师则从辅导效果中总结出新的问题,获得最佳的反馈效果,及时地调整辅导方案,达到总体提高的效果。
        四、遵照学生能力层次布置分层练习
        要学好数学知识,必须要在不断地实践应用中去深度理解和巩固,练习作业是必不可少的。分层训练模式下,教师应依据学生的能力层次来布置作业,不给后进生施加过大的压力,又要通过练习提高中优生的能力层次。比如在做一次函数的相关习题时,设计出基础题、提高题、扩展题,提出以下要求:基础题的准确率要达到百分之一百,正确地运用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及特点来解题,做题过程中可以翻看书本,再次回顾内容,提高题则指出其中所运用的知识点,准确率要达到百分之八十,需要脱离教材,经历自主思考的过程,在脑海中回忆相关的知识,拓展题的准确率不做要求,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鼓励他们勇于挑战自我,要明白拓展题的内容以及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及方法。在布置作业的过程中,并不指明哪些学生需要完成哪一类的题目,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既保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又检验了学生是否有挑战自我的勇气,便于开展下一个阶段的培养活动。
        总之,分层训练模式较好地处理了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学习上的满足,提高了他们的能力层次。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避免班级上出现过于两极分化的现象,就必须要关注都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地将分层指导应用到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中,依据班级内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化而及时地调整分层方案,同时注重自身的教学反思与总结,结合实践效果不断地探索和优化,让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丁燕霞.浅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23).
        [2]官经锋.关于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的应用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68).
        [3]甄永磊.初中数学教学的分层教学课堂实践研究[J].新课程,2020(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