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徐华
[导读] 伴随我国新教育改革制度的深入推广,教育部门依据现代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徐华
        湖北省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  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  441021
        
        摘要:伴随我国新教育改革制度的深入推广,教育部门依据现代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而要求小学教师在数学的讲述过程中,不仅要促使小学生的数学理论知识有所发展,同时要让学生懂得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促使二者达到有效融合的教育目标。小学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融合教学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理论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因此,本文对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融入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际生活;教师理论
        引言
        伴随现代素质化小学数学的教学革新,教师要明确认识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小学数学的融合重要性,因为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与理论知识较为枯燥,小学生易受到周围环境氛围的影响,在数学课上容易出现思想放空的状态,缺乏应用的数学学习激情,因此严重阻碍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以往的教学经验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引入现代新型的教学理念,构造并设计新型的教学情境,有效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一定的联想思维,能够自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达到数学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目的。下文将对促使小学数学教学融入学生实际生活的方法进行探究。
        一、引导小学生观察实际生活
        由于小学数学具有应用性较强,思维意识较为发散的属性特点,可以得知小学数学与日常生活具有紧密的关联性。人们都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许多数学理论知识都源于数学家对于日常生活的发现总结。为了提升小学生对于抽象化数学概念的理解,促使学生可以有效认识并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去仔细观察日常生活,致使学生在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并在发现问题后,可以通过自己了解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的灵活变通力。比如,教师在讲解认识各种平面图形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用具为学生展示各种图形的形状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形的认识了解,说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图形,像黑板是长方形、凳子是正方形等,促使学生通过实际生活增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知识理解与掌握,达到真正意义上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深入研究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由此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二、创设生活情景教学
        小学生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时,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心理,因此,学生对新知识的接收会产生轻微的排斥心理,在这个时候,小学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对于实际生活的熟悉性,将其融入到小学数学中,有效创设形象具体的生活教学情景,将数学知识生活化,促使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认同感,提升学生学习的数学习效率。学生在小学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与探索发现性,因此教学要合理利用这一教学特性,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内容紧密融合,为学生构建科学化的生活教学情境,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趣味性。

例如,学生在解决应用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此题型带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题目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为学生设立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应用练习题,促使学生对于此类教学题型具有一定的理解,同时使学生对题目要求有清晰的认知,可以自主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在熟悉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知识的探索,不仅可以强化其学习热情,同时增加其在数学方面的变通灵活性。比如,教师在教授100以内的加减法时,由于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数字的加减运算,因此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迷惑,从而降低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一个合理化的教学情境,像小明买了15根棒棒糖,给了小红3个,给了小齐4个,问小明最后还有几个?学生将数学知识有效的带入到日常生活中,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有所认知,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三、突出生活化的教学设计
        由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很多琐碎、复杂的理论值概念,因此学生对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抵抗心理。所以,教师在创设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过程,主动思考问题并得出答案,教师需要根据实际的数学教材内容,对其进行细致的探究,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找寻与其相关的基础理论案例,促使学生将抽象化的数学问题直观看待。与此同时,教师要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简化,根据学生现有的数学知识水平等,将教材进行简要编写,根据数学的教学重点与对教学知识进行合理的组织优化,并使其结合,突出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特点。教师要在实际生活中积极寻找相关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继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例如,学生在学习认识三角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举例说明生活中什么物体与三角形有关,像自形成的三脚架、房梁的墙角处等,继而提出为什么三角形是最稳定的图形等问题,促使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可以自主总结概念,灵活的掌握知识,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促使学生对于三角形的概念理论具有准确的认知,学生在轻松地课堂气氛中,可以提升其学习质量,达到高效的教学课堂。
        四、将数学知识学以致用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应用特点,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实际生活中的有关情境,设定相关的数学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实际生活,对所学知识进行掌控应用,通过仔细的观察研究,自主解答问题,致使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性,认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通过将小学数学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机融合,有效提升了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并且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内涵意义,学生通过对实际生活的细致观察,产生了一定的数学兴趣。
        参考文献:
        [1]易里洪.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J].新课程学习,2017(12):187-189.
        [2]高田.略论小学生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性[J].闵行教育学刊,2016(08):128-129.
        [3]孙满仓.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A].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昆明会场)论文集(上)[C],2020:486-4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