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变红
古交市第二小学校, 山西 太原 030200
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起点,是其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站,对于孩子的成长及其对世界的认知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班主任是孩子进入学校接触最多的老师,其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是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对孩子的心理发育等都产生直接的影响。为此,本文首先介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最后探讨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时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时效性;提高途径
导言:
小学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德育工作开展的是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班主任作为学校负责教导工作的主要人员,是落实德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时效性,才能帮助学生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就针对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时效性的途径展开探析。
1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1.1 有利于小学教育的不断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学校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还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教育,特别是德育教学更是成为教育界关注的重点。如今社会更需要有着较高道德素质的人才,而小学阶段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学最有效的时期,更需要加强对小学生德育教学的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高尚品德。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的主要负责人,重视小学生德育教学能够促进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教育,甚至工作提供支持。
1.2 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教育
在如今的社会中,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单单是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更是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素质、能够全面发展。而小学生是接受教育最容易的时期,班主任必须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德育教学,树立正确教学观念,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的提高也能够给学生的文化学习提供精神动力,促进小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使小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2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2.1 班主任德育工作素养有待提升
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他们的明天应该是光明的。老师在教授课本教材的同时,也应该教会他们做人,做一个“好”的人。而“好”的界定和标准是什么呢?即有礼貌、懂知识、全方面、共发展。但是很多老师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更加重视的是对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很多情况下,就忽视了对于学生礼仪的培养。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很多老师对于礼仪的教育较为轻视,着重于书本知识的教授,忽视了更加重要的德育工作。其次是老师对于礼仪的知识了解不够系统和全面,在传授礼仪的过程中,只能做到单纯的口头表达,而学生无法应用到客观实际过程中。
2.2 唯成绩论现象仍十分普遍,导致学生道德水平相对较低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开展了较长一段时间,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成果,但不能否认的是应试教育的考核制度仍延续至今,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从小学开始学生就要接受各种课外辅导,班主任唯成绩论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班主任还会根据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德行的好坏,严重忽略了“公平平等”的道德理念,导致小学生的德育水平相对较低,班主任的德育教学成果不如人意。
3 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时效性的途径
3.1 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班主任的综合素质对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所以学校要积极举办多种培训活动,提高班主任的综合素质。
在小学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平时与班主任接触的机会和时间最多,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模仿班主任的行为举止。因此,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规范严格要求自己,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并且班主任自身要具备较高的道德水平,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言行,进而为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奠定基础。德育教育包含广泛,其涉及到学生的思想和言行,所以在具体的教育中,班主任一定要将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为先导,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道德标准,同时还应加强班风以及学风建设,为学生及其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良好的环境。
3.2 创新德育教育形式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只有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接触,才能拥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所以班主任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和改革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手段,并且创设德育实践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实现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充分结合,进而强化德育教育质量。例如举办主题班会,以班会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同时,班主任要注意避免乏味而枯燥的说教,要将德育知识的趣味性、艺术性及知识性充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下学习德育知识,并且将我国传统文化融入到班会中,激发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总之,班主任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创新德育教育方式,根据时代特征、社会要求、发展趋势及学生的特点创设丰富的德育教育方式,并在工作中不断探索,进而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3 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消除学生对班主任的畏惧心理和距离感,同时,班主任还要创设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和情感沟通的空间,认真对待、爱护每一位学生,并且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解决遇见的难题。另外,由于学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重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成为学生的朋友,让学生能够主动和班主任诉说一些成长的烦恼。班主任还要针对不同学生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尤其要关注一些成绩较差、存在叛逆及自卑心理的学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情感以及时间,要有耐心和爱心,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尊重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3.4 注重班级环境及其相关的网络环境的建设
教育环境对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重要影响。在班级环境建设中,可通过全体学生的讨论来确定班规,并且注重学生班级管理意识的培养,使其主动遵守班规。在班干部的选择中,使学生更好的发挥其特长及其优势,引导其独立工作,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在信息化和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应该充分重视网络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影响,通过班级网络的建设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比如通过班级聊天专区的建设、班级网站的建设与维护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交流的平台,在班级网站中设置相应的游戏或者动画专区,教师以更为亲近的方式参与,更为真实的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状态、兴趣爱好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思想指导,并进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实现德育教学的目的。总之,为学生创设网络德育平台形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从而有效提高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起到很大作用。
4 结论
总之,信息化背景下,小学生的成长发育面临着多种不良影响因素,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综合利用多方面的资源,将德育内容不断丰富、并利用多样性的教育形式来达到德育教学的目的。同时,小学班主任从自身素质的提高为起点,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在教学中,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认识到何为优秀的道德品质,并对自己的行为有正确的认识,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参考文献:
[1]姚中华.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J].2018.
[2]魏丽雯.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J].2018.
[3]张庆红.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