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高三物理教学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邹佳辰
[导读] 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经常使用到物理,但它却渗透了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

        邹佳辰
        (江西省宜丰中学,江西 宜春 336300)
        内容摘要: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没有经常使用到物理,但它却渗透了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它对学生来说是一门强实践性的科目,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一门不容易掌握的学科,甚至学习兴趣也因此下降。为此针对这种现象对高三物理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三;物理;教学
        引言:对于高三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到了学生生涯第一个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的紧张、压力都是显而易见的。这个时期的特殊性让大多数学生会更愿意把时间用在语文、数学、英语这几门大科上而消极对待物理。但这不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失败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也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高三物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转换缺乏主动。新课堂理念已经提出多年,但部分教师在推进“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方面还是缺少实质性的效果的。课堂上“教”与“学”的界限不清。教师经常会因为教学进度问题不进行过多的课堂活动,因此教学的重心就会变成了为“教”而教,教学目的变成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应该在“教”的过程中稍微穿插一些提问、讨论、思考等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不要只是为完成“教”的任务而教学。教师的“话语权意识”过于固执。比如教师布置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却没有让各组把讨论的结果展示出来,而是自己在那儿做总结,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牺牲了课堂时间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没计缺乏目标。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对学情的不了解,或者是缺乏对教材内容的分析,于是在课堂上呈现目标不清的问题,提前准备的教学案设计缺少层次,有些问题没有什么实质内容,也缺少思维含量,比如问题设定之类的过于书面化,提问价值不大,形式主义明显。还有就是课堂讨论环节设计的问题没有目标,问题也并不具有讨论性,如“请同学们对这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目标太模糊没有侧重点;并且有的讨论问题课本上现成有答案、有结论,根本就不需要占用课堂时间讨论。
        第三,课堂教学中的方法运用缺乏变化。教学方法不灵活多变,课堂就会缺少生机,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首先是在“教”与“学”的环节上,“教”的偏多,“学”的部分占比太少, 经常是是教师一讲到底。另一个问题是在师生交流上是单向的,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比如课堂提问,更多的是老师提问学生,几乎没有学生提问老师的情况,导致课堂变成了好像是为了解决教师的问题而存在的。
        第四,课堂教学中的质量评价缺乏效率,课堂上高耗低效的现象经常出现。一是教师的语言不精炼,比如某些教师在课堂上语言零碎,口头语多,普通话不标准给学生的耳感很不好;还有的教师讲解题目时轮题过,这对绝大多数已理解的同学来说会有被拖累的感觉,容易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二是内容设计不合理,任务量大小不一,最终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三是复习课当新课上,把知识点、考点又仔细地梳理了一遍,做太多无用功。四是课后布置的作业不给予检查和评判,这种情况就等于没做。
        二、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方法有局限性。对于学生来说,第一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是在初中,当时的物理知识属于入门阶段,相对比较简单,但高中阶段的物理是进阶性的,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可能已经行不通了,学生也不会根据具体学习内容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经常把自己局限在一些条条框框里。
        第二,教师的教学方法缺少灵活性。

就教师而言,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在教学模式方面也是有大不同的,比如,初中教师会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新科目而近乎全程紧跟监督学生学习,经常性的手把手教学,而高中教师呢,他们则更多在强调要求学生的自主学习,那些细节的东西很少会去一点点的抠,课堂上经常性点到为止。
        三、改善教学问题的策略
        第一,理顺师生关系,正确处理教和学的矛盾。根据戴尔理论,教师在课堂上要尝试着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主动去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学会互帮互助。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率先掌握的学生帮助不会的学生,直到小组所有同学都掌握本节知识才算完成任务,因为据研究学生在教别人时记忆保存率是最高的。所以要求教师的教学思想要彻底转变,认识到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是为了“学”,“学”才是最终目标;教师要努力的改变自己的教学习惯,学会把话语权交还给学生,真正的做到变“教”为“学”。
        第二,围绕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案与学案的使用。教学中最能体现教师设计思路的就是教案和学案,教案是教师的实施教学方法和目标的依据,应该是为学案服务的存在。学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线,它的制作是教师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的凝聚。教师在集体研讨的基础上,编制一些年级学生共性的问题,然后冉根据本班实际选一些个性化的问题,设计出有梯度的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本班的学案。这样,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长此下去,每天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就会真正学到一点东西。如果有的问题在自学中解决不了,可存课堂上利用前后黑板、多媒体等展示出来,调动全班学生的智慧,互相讨论。解决了,很好,教师不需要多说,如果学生没能完全解决,这时才体现教师的作用,出来点拨、指导,但也绝不是简单的公布答案。这样的课堂才体现学生的思维量和集体学习。教师每次观察后及时调整学案深度、广度、难度,使每节课的容量与学习量达到最佳。这样坚持下去,课堂就是学生的了,教师才真正是为学生服务的。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密切关注学习状态和效率的提升。皮亚杰认为,只有在学生仔细思考时,才会导致有意义的学习,布鲁纳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生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状态主要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关注上,假设学生在课堂上一直被忽视,那又何来兴趣一说?哪里又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一定要着重于如何激活学生们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要减少课堂上的无效劳动,就必须要课堂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思考的让学生自己思考,要讨论的再让学生组织讨论,不能“思考”和“讨论”不界限不分明,动不动就分组讨论,有的教师还会要求大声讨论,这种情况的结果就是谁也听不清谁说什么,单纯做做样子。小组学习经常是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学的进去的。教师也可以多多鼓励学生上台展示,上讲台板书,之后再由多名学生一起上台修改,然后大家一起进行点评,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参与感。教师的课堂任务绝对不是把课本上的知识再重复一遍,也不是把提前备好的学案的正确答案公布一下,而应该是提炼出本次学习的主要内容以及应该把握的学习规律等等,更要关注到班级里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程度的不同,做到一视同仁。
        
        总结:综上表述可以知道,在教育教学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高三物理的教学也应该顺应社会需求和新理念,结合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师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一来教学活动的开展才会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朱琴.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9):30,39
        [2]申颖.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151-152
        [3]叶洲宏.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高考,2014(10):4-4
        [4]黄中海.浅析高中物理教学改革的尝试和思考[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4):176-1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