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晶晶
(河南省焦作冶金建材高级技工学校,河南 焦作 454171)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专业的人才被越来越多的行业所需求,社会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道德品质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工匠精神已经是当下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必备专业素养之一。中职院校中的会计教育,旨在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开发学生的会计技能,帮助学生提高就业几率,增强学生的会计专业素养。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学生时,应如何将工匠精神巧妙地融入到实际的教学研究中,对相关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院校 会计教学 工匠精神
引言:“工匠精神”符合当下社会对于专业技术性人才的职业素养的要求,尤其是会计行业更加需要学生具有优秀的专业性,能够坚守自我的底线,坚持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在会计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严格要求,并能够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就业观,将学生培养成为更加全面的人才。
一、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掌握能力方面有所欠缺,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在学习方面的热情也不够高涨,对于自身的自控能力和自我要求标准都需要得到一定的改进。会计专业是一个就业前景较好的行业,各行各业都需要会计人才的加入。与此同时,越是好的单位对于会计专业的人才的要求就越高,不仅在于专业知识能力的高要求,更是对会计就业者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教师要明确自己身上所担负的教书育人的责任,能够将学生的培养任务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上,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职院校是为社会输送专业性的技术人才的人才摇篮,在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能力进行着重的培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会计专业对于学生的专业要求较高,是中职院校培养计划中的重点专业之一。工匠精神在会计专业教学中的融入,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让学生能够从工匠精神的渗透中培养一定的“匠心”,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并能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将专业做到精益求精的地步。工匠精神对于会计从业者来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精神内容。会计行业的从业者不仅仅需要过硬的专业实力,更需要较高的道德品质,能够在工作中忠诚于自己的内心,忠诚于社会责任感。中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养成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融入进去,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有助于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中职院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助力。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院校会计专业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一)坚实学生会计基础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
中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时,培养计划是基于就业内容所进行设置的课程,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知识都是之后就业会用到的宝贵财富,学生只有在学习中严格要求自己,并能够认真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更好地进行会计相关的工作,才能够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中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对于新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也不尽如人意,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培养,并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层次以及具体的学习需求进行教学,将学生的会计基础知识巩固,让学生能够拥有坚实的专业能力。
例如在进行《企业筹集资金的核算》这一课时的教学时,教师首先对课程中的基础知识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企业资金筹集的概念,只有学生掌握了基础的概念,才能够开展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企业筹集资金的渠道以及所涉及到的账户等基础的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在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核算内容的学习。教师依据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再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巩固,让学生能够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到“会计分录的编制”的内容,并为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设置一定的课后回顾作业以及网络资源的拓展科普。只有学生的基础知识牢固,学生才能够一步一个脚印的进行专业能力的加强,才能够更加迅速的投入到下一个课程的学习,跟上教师的讲解进度。
(二)理论知识联系实训操作,养成精益求精的态度
会计专业的实用性较强,是偏向于技能性的培养教育,需要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将生活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进行解决。在进行会计相关的工作时,需要从业者拥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细心和耐心的进行相关的工作内容,用严谨的态度来核对工作中的数字,将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要为学生创造实际操作训练的契机,用一些实操性较强的案例来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静下心来,追求精益求精,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会计工作在大多数人眼中是枯燥乏味的数字化工作,需要从业者用电脑软件或者计算工具进行一步步的核对,将每一个小数点都进行准确的记录和计算。教师可以用一些数字较为繁琐、细致化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训情境,让学生以两到三遍的反复计算核对来给出自己的作业,通过作业正确率来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生的职业素养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实训操作,也是对学生态度的考验,查探学生的耐心程度以及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熟练程度。教师要观察学生在实训中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的精益求精的态度。
(三)明确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中职院校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以及职业规划都处于迷茫的状态,对于本专业中所包含的未来前景以及专业定位都没有明确的认知。教师在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帮助学生理清自己的就业倾向,并能够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会计规划,让学生有一个清晰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的来临给了我们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要想找到好的工作,学生需要拥有了一定的专业能力,拥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力,并能够从一开始就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就业规划。只有学生清楚的认知到自己专业的定位,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才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本专业的职位要求,在学习中才能够更加投入进去。当学生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后,学生会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并且在学习中越发的精益求精,而这正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师在会计专业的相关教学中,可以把握工匠精神的核心内容,并以此为学生的就业指南之一,让学生在自己的职业规划中明确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做出的职业规划,会为学生设置完整的长远目标和循序渐进的短期目标,学生依据于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能够积极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更综合性的发展,也能够让学生增长自身的自控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几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院校的教育需要把目光放得更加长远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将工匠精神融入到会计专业的教学中,让学生成为更加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在对会计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培养,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将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达到最优化,让学生的就业前景更加明朗。
参考文献
[1]梁伟玲.浅议“课程思政”如何与中职会计专业课程融合的探讨[J].职业,2020(05):72-73.
[2]郑华兴.工匠精神在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运用[J].教育现代化,2019,6(81):15-16.
[3]王长生.试析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入中职德育教学[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7):281+283.
[4]许辉,王立峰.中职学校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成绩评价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8(11):86-87.
[5]张海兵,李红梅.推行“四成”德育新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以江苏省建湖中等专业学校会计专业为例[J].职业,2018(14):104-105.
[6]梁伟玲.加强中职会计类职校生顶岗实习中的德育管理[J].职业,2017(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