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福
(重庆市忠县?井中学校,重庆 404307)
摘要: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贯穿于我们学习的整个阶段。在历史学习过程中,中华传统文化的巧妙使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转变一种无聊的“认可”“历史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创造更好的历史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的作用,罗列中华传统文化在初中历史学科中的融合。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历史;学科教育
从人类有记载以来,就有历史的出现,在这漫长的的人类文明进化史中,每一次事件的发生,无论结局好坏,都是历史发展的轨迹。学习历史,其意义不仅在于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更在于以史为鉴,变得更加博学机智。现阶段的历史教学,教师忽略了历史的本质,忽略了历史其实就是由一个个的事件所构成的,进而忽视了应用传统文化进行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思想,是一个国家立足的根基。传统的文化指的是经过长时间的历史的积累和沉淀,将能够表述民族特征、民族风貌习俗和思想道德制度等文化事物的总和,表现的是一个民族在历史的进程中思想和文化的总体,是一个民族整体的民族精神。历史涵盖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与文化,因此,怎样达到新课标对于历史教学的改革要求,实现传统与历史教学充分结合利用,是本文即将展开探讨的课题。
一、应用传统文化进行历史教学的积极意义
历史是人类文化的根基,是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历史对传统文化起到全面记载的作用,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积攒,在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极大的促进意义。在历史的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不但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积极的发扬,也是增强学生文化素质涵养的关键。对其相关教学内容的开展,不能只局限在知识的方面,还需体现在精神涵养和道德品质的层面。
(一)帮助学生理解以便加深记忆
基于历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历史课本永远都是过于严肃和乏味的,所以,形象有趣的历史典故,对于学生而言,更加充满吸引力,也更容易被理解进而记忆。在日常教学中有效的结合传统文化,可以更加自然的将学生代入历史情境中,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加稳固的印象[1]。同时,生动的传统文化故事可以加强学生对于历史背景和事件发生始末的理解,这些都对学生掌握历史细节,学习历史知识有极强的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热爱历史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有着对新鲜事物极高的接受能力,并且正处于塑造事物认知的积极阶段,是兴趣爱好确定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故事丰富有趣,在建立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过于呆板枯燥,教师一味地重复课本内容,想要学生形成强制性的记忆力,以此来应付各类考试,这是非常落后且消极的历史教学模式,不但达不到让学生刻板记忆的目的,而且很有可能适得其反,导致学生觉得历史太过于无趣,失去对历史的热情和积极性,这极大的不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不符合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历史可以完善一个人人格品德的形成,所以,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新课标,要求必须有效结合历史课堂与传统文化,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二、传统文化结合历史教学的具体实践应用
(一)在教学开端设计故事悬念
在历史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应准备一个有趣的典故,向学生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但是在最后留下故事的结局,设计为悬念,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于后续历史事件充足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再自然的衔接要讲解的历史知识[2]。对于悬念故事的应用和设计应注意:第一,引进的历史故事应符合教学内容,并严格注意历史事件的准确,严防为了追求吸引学生注意而肆意篡改捏造历史事实,这很有可能造成即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失去了引入历史事件本意的两空局面;第二,悬念故事的选择与设计应充分结合学生事物的认知理解能力,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故事含义,及时抓住悬念所在,从而发挥悬念设计的有效价值借助引入学生对于传说是否真实存在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所要教学的内容,确保高效的课堂质量。
(二)将传统文化故事贯穿于历史课堂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学生由于过分活跃的身心,很难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此,将生动有趣的传统文化典故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是活跃课堂氛围,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的可行途径[3]。在其实施上需要注意所引用故事的精准性以及注意故事穿插的时间节点是否合理。举例说明,在讲解中国古代史国家的统一时,这段历史所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点和历史难点是非常多的,要求学生在听讲时一直保持极高的注意力,否则难以理解和掌握这段复杂且关键的历史。呆板的讲解很容易让学生感到乏味,进而降低教学质量,所以教师可以合理借助传统文化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向学生描述一个个有趣且有意的典故,从而在确保学生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并且帮助他们掌握这段历史中的积极影响。
(三)灵活运用传统文化来升华课堂内容
在教学的结尾合理有效的运用传统文化,不但可以有效总结本节课堂知识点的讲解,而且可以自然的串联下节课所要讲的历史内容,起到积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意犹未尽,进而对历史产生持续浓厚的兴趣[4]。例如,在完成中国近代史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或图片,向学生还原火烧圆明园的惨烈场景,加深学生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历史意义的理解,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国屈辱的近代历史,懂得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引出接下来将要学习的历史内容[5]。
结语
浩浩荡荡五千年,中国民族以几十代人的思想与智慧,结晶出优良传统文化,予以后人宝贵的知识财富。初中年龄段的学生由于其身心和能力处于刚刚起步发展的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面对繁华的大千世界,难免会受到不好的影响。这时,教师做为学生的引路人师,对学生积极正确的引导至关重要,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6]。而传统文化正是这些优秀品质最好的表现,所以,在初中历史的教育中融入优良的传统文化,是教书育人的教育理念得以凸显的有效手段,也是保护传统文化得以发扬下去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合理的引入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活跃历史课堂,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在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以史为鉴的目标和意义,充实学生的知识库,完善学生的认知,以此达到新课改积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松章.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J]. 新课程(中学), 2019, 000(008):49.
[2]王啟明. 初中历史课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分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51).
[3]满永友.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途径探析[J]. 赤子, 2019, 000(008):266-267.
[4]文玲玲. 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的对策[J]. 新作文:教研, 2019, 000(012):P.1-1.
[5]陈颢阳. 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育教学中开展的情况研究[J]. 读与写(教师), 2019, 000(004):P.191-191.
[6]陈月蓉. 关注家国塑造人格——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渗透家国情怀教育[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19, 000(005):P.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