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王敏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教学体系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

        王敏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敖包梁小学, 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4313)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小学教学体系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各项能力的均衡发展,其中作为美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的音乐教学也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广泛关注。音乐不仅能够陶冶情操,还能帮助抒发和表达情感,培养学生的美好品格和独立人格,对于人的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热爱音乐并主动学习音乐。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激发和培养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音乐 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
        前言:在小学阶段开展音乐教学,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和音乐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修养。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应该不断改进并创新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入口进行教学,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
        一、创设教学情境,增添学习乐趣
        在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时,教师普遍是通过为学生灌输音乐理论知识和带领学生唱歌为主,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不仅无法在音乐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得到心情的放松,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开展音乐教学的初衷背道相驰。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可以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音乐中的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添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对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讲授《彼得与狼》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彼得与狼》的视频短片,让学生对童话故事脉络得以了解,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入到故事之中,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故事短片看完之后可以为学生播放《彼得与狼》的交响童话,让学生将童话故事与音乐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和音乐理解能力,并能够让学生了解并分辨出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和所要表达的性格特点。通过童话短片和交响音乐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体验并享受音乐,不仅丰富了教学方式,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生活实际,加深音乐体验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对于一些音乐课程内容学习起来会觉得陌生和吃力,从而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小学音乐教学活动时,充分挖掘音乐课程中的生活化元素,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小学生在熟悉的学习环境中进行音乐学习,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所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便于小学生理解和感受。

例如在进行《快乐的节日》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下我们所知道的节日都有哪些?在节日的时候都有什么传统呢?我们又都会做什么?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一下,有哪个节日是属于班上的小朋友的呢?在儿童节的时候是怎么过的呢?儿童节是小学生最喜欢的节日,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怀着快乐幸福的心情学习音乐,与乐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融为一体。
        三、开展音乐活动,丰富教学形式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并不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会多少理论知识和多少乐曲,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让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音乐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和音乐表现提供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自己,在音乐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表演和创作,也可以通过学校的各类艺术节和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表演和展示,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学习之中。笔者在开展《彼得与狼》教学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音乐剧的表演,分别选取学生扮演彼得、小鸟、鸭子、爷爷、大灰狼和猎人等角色,让学生在角色扮演的时候尽情表现自己,能够分辨不同乐器的不同音色和所要表达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团结勇敢的意志品质。
        四、重视教学评价,培养学生自信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正向评价能够培养学生自信,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继续向前,教师的打压式评价将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从而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甚至对这门学科产生厌恶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时一定要正视教学评价,意识到教学评价的价值,为学生的评估和反馈进行一个全面并且客观的判断。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特点是不一样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此外,教师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进步的眼睛,要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抓住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爱护,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笔者的班上有一名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在班上的角落里是那样的不起眼,上课的时候几乎不会举手回答问题,哪怕被点名回答问题时都是一脸惊慌,不敢大声回答。笔者观察到这名同学的表现之后,在一节音乐课快要结束的时候,点名表扬了班上的几名同学,其中就有这名学生,笔者着重表扬了他上课听讲的认真,并鼓励他主动回答问题并参与进课堂,在之后的课堂中,笔者明显发现,他开始慢慢地主动举手参与回答和互动,学习效果也慢慢得到了提升。
        结语: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开展音乐教学时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在开展音乐课程时,不能只注重教学结果的达成,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获得音乐启蒙,在音乐中充分表现自我,释放自我,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美好的人格品质,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献综述:
        [1]刘钰涵. 柯达伊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视唱练耳教学的运用研究[D].吉林艺术学院,2019.
        [2]佟贺. 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