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为中小学体育教学助力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裴志银 梁馨兰
[导读] 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

        裴志银  梁馨兰
        (延安大学体育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摘要: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学生体能的水平却在逐渐下降,手机电脑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孩子们走出家庭、走出班级到外面去活一段时间减少了,所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能够提高中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程运动的一个良好媒介,这对于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体育教育具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将“健康第一,终身运动”的理念传递给学生。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实践;功能性;训练;实践探索
        引言:身体功能训练,在中小学阶段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升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人们的健康意识也不断增强,身体功能训练,在当下是一种非常先进的训练方法,能够提高人体的身体素质,国外已经有许多专家对此开展大量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区域,所以通过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为中小学体育所提供的辅助开展论述,希望为业内同仁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也为能够切实提高中小学生身体体能素质奠定基础。
        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研究进展分析
        (1)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国外的研究进展
        最先开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国家,是美国在美国的教育中,人们对于身体素质的提升是非常重视的,后来逐渐引入到竞技体育中,能够为国家输送大量优质的体育运动员,所以已经有了一整套相对完整的训练方式,为此我们也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严格执行其训练的方式方法,将体育课程变成富有趣味性、挑战性、实用性的课程
        (2)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国内的研究进展分析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研究相对较晚,但是国家体育运动队已经引入了此项训练,可见对人身体素质的提升是有很大帮助的,也能够为运动员塑造一个科学合理的运动环境,所以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引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帮助学生树立运动意识,提高他们科学运动的水平,这样才能促进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身体功能训练的可行性
        (1)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基本需要
        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学习任务不重,学习压力小,况且正是处在身体发育的黄金时期,所以对他们进行身体功能性训练有很大帮助,而且在6~13岁期间是学生灵敏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8~12岁期间,我们着重发展学生的速度,在12~16岁期间就应该让学生进行力量练习,所以中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黄金阶段,作为教师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课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感受到在体育锻炼中所取得的乐趣,不仅能够提升体能,还能磨练意志,提高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总是为一个班级的学生提供几个简单的任务让他们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既没有挑战也没有趣味可言,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低触的,有时候有些学生在练队列的过程中就会有很大的抵触情绪,所以我们要在中小学阶段开展身体运动功能训练,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体育课上学有所得,让他们能够在以自己的兴趣支配下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这样课堂的效率也就会得到提升。
        (3)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中小学生在参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让他们提高对课堂活动的适应性体育课不仅仅是练习体能,还要练习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意识以及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如果学生能够在体育和学习的过程中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他们就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交能力。

课程改革以后,我们提倡在每节课教学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多元化能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在逐渐增强,慢慢的他们走向社会的时候就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也是提升学校教育社会化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身体功能训练的具体方法
        (1)基础功能性训练
        在基础性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不断提高,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如果不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就不会树立终身运动的意识。不光是文化课的教学,需要抓住关键期,在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的身体水平作为教学的基础,以科学化的训练为保障,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基础训练的效果。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早期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是要注重他们的速度,当速度得到激发以后再提升他们的耐力训练,这样学生的运动品质才能够增加。在开展功能性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训练的小游戏,例如:抱膝弓步走、盘腿走及其他形式的小游戏,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而且在区域化的游戏中进行训练,学生也不会感到有压力,这样一节课的训练很快就能够结束,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在快乐体育中能提升身体素质,对他们来说是多么的有意义。
        (2)一般功能性训练
        中小学教师对于学生训练的过程中,在传统课堂上都是采用单一的训练模式,也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这样的学习效果是非常不好的,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以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要对学生身体素质进行事情的评估,有些学生不适合长跑,那么我们就让他们来锻炼短跑或者是接力跑,有些学生耐力强,适合长跑,那么就让他们来进行这项体育运动的锻炼。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只有在了解学生身体状况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进行训等。训练过程中内容也要根据不同的训练过程进行调节,作为教师要比以往的课堂更累的,因为这时候就是对整个课堂内的学生起着总监控的作用。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训练划分好层次,每一个层次之间要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在层次的衔接过程中要做到自然。这样才能将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益处大大的显现。作为教师,在训练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专业性的保护,让学生避免因训练而受到必要的运动损伤。
        (3)专项功能性训练
        专项功能性训练是对学生某一运动特长的发展,在经过前期的训练以后,学生对自己有了一个明确的认知,而且对自己的身体素质也有了了解,包括耐力、速度、灵敏度、平衡性等都有了清晰的认识,作为教师也要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开展专项性的工作训练,让每一个学生挑选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然后开展有针对性的提高训练,这样课堂就会变得多元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他们对他的参与程度将会大大的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对于学生个性的释放和发展都是有意义的。
        结束语: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与国际形势的不断融合,我们要借鉴国外优秀的教学模式来为我们提供服务,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从国外引入国内的过程中,许多大小专家对其进行了论证,也是存在争议,但是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专业水平对学生开展科学性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身体机能与素质,让他们在充满兴趣充满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才能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他们才能有精力去学习文化课程,所以体育作为提升身体素质的一门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是一个保障性的作用,所以我们又想让学生变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要重视体育教育,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来促进课堂发展,这也是对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落实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成立,张佳琪,贾明凯.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游戏的设计[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中小学教师教育教研版)2017(09):109-110.
        [2]韩永刚,范红曼,张玉林.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方法浅谈[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与社会科学版)2018(10):221-222.
        [3]郝文鑫,张家明,魏铭言.从当今高校体育管理学教学现状看体育管理学教学改革——体育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应用探究[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版),2017(25):19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