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周 王燕红
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职生教育一直以来在传统教育观念下进行,众多中职院校仍旧沿用落后的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学生并不占主导地位,参与管理机会很少,学生的优势和自身特长得不到充分发展收到了限制。中职学生大多经受了中考失败的打击,自信心严重受挫,有自卑心理。
关键词:认知 素养 目标 自我管理
1.中职生自我认知模糊
1.1学生心智还未成熟,易产生负面情绪
中职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无论是心理年龄还是做事的方法都不够成熟。做事情容易冲动,好奇心比较强,对于班级管理方式和班级纪律等,容易出现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于教师的批评极为不服,甚至在犯了错误之后一再的狡辩和推脱。部分学生因为原有成绩姣好,但是考试阶段没有考好,而成为了中职生,因此出现自暴自弃心态,学习和生活放任自流。部分学生自我认知不足,存在严重的自卑心态。
1.2学校教育重视成绩,忽视学生身心发展
随着我国教育的日渐普及和推广,部分中职学校为便于管理使用将学生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式管理方式。学生的日常作息和学习都需要按照学校严格规定的作息表进行,部分中职校对于学生在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的行为,甚至都进行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和限定。在此种管理模式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个性发展均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压制,导致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缺乏或下降。
1.3家长过度溺爱,未能引导学生“独立”
很多家长很容易并习惯的一切替孩子去做,而且还是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这样和那样的隐在风险和危险,中职生在面对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时,家长可以给予的帮助,毕竟受到时间和地理条件等的限制,而相对有限,如此就会导致中职生存在身心俱疲、自我管理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差等问题。导致缺乏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意识,不能自己处理问题,缺乏自我性和独立性,基本上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意识。
2.中职生综合素养尚待提高
2.1学生身心发展处于特殊阶段,易产生逆反心理
相比较同龄人,中职生的逆反心理有可能更为突出和明显。具体表现为内心的失落与迷茫,对学习不感兴趣或者不适应,关系紧张复杂,凡事宁意使用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来彰显自我,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表现出对教育者和教育内容的对立与抵制,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面子,甚至不分是非曲直,对于正面宣传有可能存在不信任和不认同的返反向思考方式,对不良倾向和不良信息追逐,甚至喝彩,面对学习和生活压力很有可能使用过激的言行宣泄自己内心情绪。
2.2学校管理模式陈旧,师生关系相对紧张
很多师生认为,中职生的日常教学管理主要由其班主任来承担,与其他教职人员并无任何关系。但是班主任工作量大,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其选择的管理方式也是从学生的整体情况出发,因此势必忽视学生个体化管理的要求。
由此导致学生自我管理所需要的正规化专业性教师引导缺乏,学生自我管理所需的积极民主性育人氛围无法形成,中职生需要获得学校和教师对其自我管理的引导、建议和帮助。但是如果教师和学校无法提供,那么学生对此方面的需求也有可能忽视。
2.3家长与学生缺乏有效沟通,对孩子过度关注和重视
目前中职生非独生子女的比较少,其所获得的来自父母亲朋的超常的爱,以及对生活的“包办”等,已经成为其应对生活与学习的固定心理模式。孩子一旦遇到生活和学习方面的问题,家长往往冲在最前面,直接为孩子解决,这也导致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正处在叛逆阶段的中职生此种教育方式很容易出现厌倦和叛逆的心态。即便是家长的硬性教导有涉及到学生的自我管理方面,也会因为学生产生的叛逆心态而被直接忽视。
3.中职生缺乏人生目标
3.1中职生群体的特殊性,易产生自卑心理
目前社会上对职业人才的认知存在偏差,很多家长认为中职生是高考路上的失败者。认为孩子上中职学校是很丢脸的事情,在家长和社会不正确认知的影响下,很多中职生也会产生自卑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认为自己低人一等,因此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方面都会失去积极性和热情。这也是导致中职生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的主因之一,而且很多中职生都是在学校寄宿,在离开父母离开家后,面对的是开放性的相对陌生的、全新的环境。其内心渴望与他人沟通,希望得到新环境和新伙伴的认同,但是又由于心理自卑,担心其他人不愿意与自己交往,值得交往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3.2学校教育管理中忽视学生心理健康
中职生身心发展都处在成长阶段,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引,很有可能身心成长偏离健康正常的成长轨道。但是很多中职校对学生的管理依然按照传统的模式来进行,忽视学生心理方面的动态发展趋势。缺乏对学生个性化引导和管理的重视,由此导致学生长期被动的或无条件的接受学校的各类管理措施和手段,并没有发言权和抗争群。而一般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都比较隐秘,难以发现。同时,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又很难在短时间内出成效、出成绩,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3.3家长大多为学生提供物质支持,忽视学生的精神需求
很多中职生在校期间需要远离父母,但是长期处在家长照料和管理他惯性思维下学生进入学校后很容易产生远离家,不知道如何适应和应对新环境和新氛围以及新生活的焦虑情绪。多学生因为离开父母的监督和照顾,茫然而无助,甚至出现情绪低落烦躁不安抑郁失眠等症状。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只要给足生活费就已经是对学生负责了。学生的一些精神需求不但没有得到重视,反而有时被误解成是不懂事的表现。反复多次后,学生也不再与家长沟通、倾述,从而不断低迷消沉,难以形成良好的自我调节和激励能力。
参考文献:
[1]王顺萍.中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10.
[2]孙义农.民主化班级管理探索[M].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124-126
[3]成长春.学生管理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11-17.
本文为江苏省第四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题“中职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其改善策略研究—以昆山市为例”(课题项目编号:ZYB244,主持人:叶周 刘永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