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聪
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 410005
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教育的改革工作,希望通过实质性的改革,达到素质化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的美术教育工作也在适应社会时代的背景下,逐步走向多元化、时效性、科学化。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美术课堂造型表现思维引导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造型表现思维;引导策略研究
引言
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是造型表现能力的一种体现。这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充分表达所思所想和真情实感,通过寻找各种各样的资料去拟定主题,能够主动地创造有价值的作品。造型表现能力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能力,使其结合自身的情况去进行创作,激发起创作的热情。一般情况下,学生如果在低年级时就没有一定的绘画能力,那么到了高年级时,也很难具备创作绘画的激情和能力了。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小学生美术课堂的造型表现思维,此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小学美术学科基本特点
(一)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现在我国小学美术发行的教材是人教版,它的编排及内容呈现形式更为科学,以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作为考量,按照造型、设计、欣赏、探索等模块进行了分类,在每一个模块的内容中,都将生活化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了其中,让小学生从日常生活物品入手,通过熟悉的事物挖掘、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哲学,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并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发散性思维。
(二)美术教学中渗透了美学教育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观察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利用课堂的教材及补充的信息,并结合现代化的多种教育辅助工具及手段,引领学生走进美学的海洋,并领悟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优秀美术作品,在生活中利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去发掘艺术美学,提高鉴赏能力,并学着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构建我们的生活美学。
二、小学美术课堂造型表现思想引导策略
(一)展现主体地位
在当今课堂教学中,教师仍旧很容易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较差。这样可能会影响其学习的效率,进而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造型表现的能力。例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第18课“童年”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回忆童年,回忆成长过程中发生的事情,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针对同学分享的成长故事,教师可以讲授一些关于童年的知识点,可以对学生的成长故事进行汇总和分析。这样,同学们就能直观地理解基本的理论知识。
教师也可以讲述自已的童年故事,从而加强师生互动。师生之间的相互分享能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让学生感受到主动思考带来的乐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参与性,感受到课堂主角带来的参与感。
(二)合理运用绘本,激发兴趣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同,教师选择绘本时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应用色彩鲜明、简单明了的绘本进行教学。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导入是重要的前提,这对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具有重要作用,能为美术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绘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良好的视觉效果,打破了以往课前导入模式单一的局面,有助于丰富教学结构。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播放课件,声情并茂地讲解绘本中的故事,创设情境,激起波澜,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为美术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三)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美术教材由于编写要求,内容相对局限,不够丰富,而互联网技术可以通过动态图像、动画、音效等形式,将教材中平面抽象的画面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带学,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中,主动去学习,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互联网技术可以丰富我们的现有教材内容,为学生展现更广阔的视野,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空间。鉴于此,教师可以运用互联网优势,采用3D动画等形式,为美术课堂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以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加以指导,循循善诱,逐渐激发学生的潜能。
(四)满足美术教学要求,补充生动信息优化课堂
通过打造课堂的生活化气息,让美术课堂与生活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又从生活中发现美学的意义,是实现美术教学亲和力的有效途径,让课堂富有生活气息,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加深他们的理解与领悟。现在的小学美术教材中,就融入了较多的生活化的内容,编排比较合理,作为美术老师,应在现有的教学中还要适当地对内容进行补充,通过借助现代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将内容与图片或影像等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更能增强学生的亲切感,对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结束语
在新课改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小学生的美术教学中亦是如此,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发扬并彰显自己的个性。教师也需要重视美术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感悟到美术的神奇魅力,培养小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让学生既能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又能锻炼自身的审美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渔,使其在探索与创新中前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雯.情境教学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实践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8.
[2]李苗苗.翻转课堂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模块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大学,2018.
[3]孙长红.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造型·表现”教学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8(03):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