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
宜宾市叙州区南广镇初级中学校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了新课标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变革,面对新的课程标准理念提出了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英语教学;变革
随着新的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发实施,给中国的基础英语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清新空气。然而,和其它基础学科一样,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论与日常教育教学之间相去甚远。源于经济的全球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社会发展存在不同的差异,师生综合素养也不尽相同,语学科自身发展中也存在着缺陷以及中国教育教学的文化传统等等,都在制约着《新课程标准》的贯彻与发展。但是作为一个初中英语教师,经过了专门的培养和训练,应该必须始终坚持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不动摇,使自己的初中英语教学应该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程标准》的发展相合拍。所以,在《课程标准》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师应实施如下几方面的理念和措施来使英语教学做些变革。
一、《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特别要求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它的核心思想是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强调的是“大众化”教育,而不是过去的所谓“精英化”教育。英语这一门课程的开设是为每一个适龄学生而开设的,而不是为某一部分的群体面开设的。诚如1996年李岚清同志所言:“为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更好的发展,便于吸收世界一切成果,扩大国际交往和合作,学习和掌握英语等外语对中国人来说显得格外重要。”作为初中的英语老师,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与国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其背后体现的是教育科技人才的竞争,而英语教育在其中有着特殊的位置,起着特殊的作用。其次,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应该使自己所精心构思设计的教学目标,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达到。当然,对那些学有潜力的学生,也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尽一切可能来满足他们的学习要求特别要善于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认知,使学生们能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既是注重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发展视作英语课程的起点,也视为归宿。它强调要“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因此,我们的日常英语教学要始终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要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来设计教学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英语教师要明白新课改的这样一个重要理念—一‘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时刻要注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其角色遥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强化记忆者、示范表演者、组织指挥者、裁判员、监督者、协作者、记分员转变。真正地休‘授之以鱼,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则终身享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在现有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
特别要研究学生的差异,来有计划地实施分层教学,要善于利用学生的个体特征、学科特长、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质来促进学生个体优势的发展,做到学有专长。实施分层教学,照顾学生差异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习成为学生“我愿意、我能够,我确信”能做好的
事情。当然,我们绝对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个学生,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设计检测练习,安排布置作业时,可以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涉及分层作业、分层练习。这样,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不同水平的学生能力也就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三、《新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习评价,因为学习评价是中学英语全程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过去的评价主要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即要对学生学习的结果 利用课堂每日一侧、单元测验、期考、期中考和期末考试的形式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情况。虽然,实践证明,终结性评价手段在给学生评定成绩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把终结性评价作为评定学生学习能力与效果的唯一手段,似有不妥。因此,有必要引入形成性评价策略。作为形成性评价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行为、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参与过程及合作精神等进行持续性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当前的一线教学情况而言,形成性评价是一个薄弱环节。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钟时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播,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能力运用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从新课程的标准,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应该承担的责任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它把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实现的途径是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与人合作交流,目标是使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培养创新意识,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因此,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应当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有效结果所进行的这个整体性价值判断。应重视和加强教学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等功能,树立新的教学评价管,把教学的重心从为考试或升学而教转移到引导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道路上来。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它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实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他们实现成功的欲望,形成持续性学习的动力。我们只有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二者进行有机结合,就能够做到既关注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关注到学生学习的结果,就能够实现对学生整体素养提高的全面监控,对于正在实施推进中的新课程改革将起着无可估量的作用,对于英语教学成绩的提高也就不言而喻啦!
当然,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之下,初中英语家学的变革远远不止上面的三种,他应该是包含全方面、各个系列的一整套方面的变革。例如,在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上,英语教学的策略上,课程资源的开发上,文化意识上,英语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学法与教法上等等方面。作为新世纪新时代下的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只有紧紧围绕在新的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之下,有选择地把国内外英语教学的理论语方法同中国英语教学课堂上的教与学相结合,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取舍有变”,并尝试在英语教学观念、教学全过程、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体现新课程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新思维、新体会、新举措,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才能完成新时代新理念给老师所布置得任务,才能真正地实践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才能真正地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尹刚、陈静波主编《给英语教师的101条建议》
[2]《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