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彦俊
湖北省洪湖市双语实验学校,湖北 洪湖433200
摘要:以下本文将以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为基础,谈一谈具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希望可以化课堂教学无效为有效,让高年级学生在小学这一关键的能力、素质、意识的有利塑形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学会合理应用法律法规来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具备优秀的法治意识。
关键词:小学阶段;高段教学;道德与法治
所谓: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合理的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氛围,是促使学生塑造健康人格,陶冶情操,以及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综合效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关于相应的教学方法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培养高年级学生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帮助他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结合讲故事方式,培养学生正确是非观
教师在给学生讲解一些知识或者道理时,如果语言过于平铺直叙,则难免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记得一位教育专家曾在知识讲座中说过,“当学生已经意识到你在教育他的时候,其实就是已经表示你的教育失败了。”所以,小学高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善于分析当前的教育现状,比如,学生们现有的认知水平,或者是学生对哪些事物感兴趣等,然后结合那些元素来实施教学。如高年级学生平时比较喜爱听故事,因此,教师不如将“是非观”的教育融合在故事情节中,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人物,分析该人物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行为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又错在了哪里?等等。就此实现寓教于事的目的。
比如,《王戎不取道旁李》讲的就是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路过无人看管的道路旁,但不去偷摘果园内的李子的故事,故事末尾虽然给出了是因为“李子”口感不好才导致无人问津的解释,但是,这种没有经过果园主人认可就私自摘取李子的做法,却是偷盗的行为,是错误的。再如,《滥竽充数》的故事,也揭露了人性自私、欺骗的一面,这种利用欺骗手段而蒙混过关的意识也是错误的。通过讲解这些故事,学生对是非、善恶、对错、成败、黑暗和正义将会有一个完整、正确的认识。
二、结合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课堂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怎能缺少学生学习兴趣的支持。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曾明确提出,教师要善于将学科教学的内容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为学生营造宽松、趣味和高效的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便提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指导《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课时,我们就可以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几组生活视频,如繁华喧闹的十字路口交警在维持正常秩序,又如,商场内部,顾客正在就过期食品与商品销售者进行沟通,再如,法庭上原告和被告就某项企业合同纠纷进行交涉中,等等。如此,通过展示这些生活中的细节,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制定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法律有哪些基本的性质等问题,由此让学生感悟到法律是约束公民的最基本的行为标准,任何人都要受到法律的约束,没有人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学生懂得了这些,本课教学的目标才算是得以完成。
又如,在教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一课时,首先我们就可以结合多媒体PPT软件展示两个问题,其一,你知道什么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吗?其二,你了解公民具有哪些基本的权利吗?问题提出后,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到教材中寻找相关的答案。比如,有的学生回答,“公民的基本权利是由《宪法》赋予的。”其他学生继续补充,“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权、人身自由权、监督权以及社会经济权利等”,之后,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生活情形,比如,非法限制某人的人身自由,或者是对妇女实施家庭暴力,更或者是非法限制某人的投票、竞选权利等,让学生懂得公民在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道理。
三、引导学生合作演绎,强化学生道德观念
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力契机,教师可以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爱国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非常重要,它也是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实施爱国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如国旗下的讲话、创设主题黑板报,以及组织学生参与军训,更或者是带领学生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都可以达到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而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则可以尝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角色演绎的方式,来达到爱国教育的目标。比如,在教学指导“我的祖国”相关内容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我国的国土面积、海陆江河等,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对我国的东北、华北、东南沿海、西北内陆以及港澳台等地区的人文、地形等有深度探究的兴趣,我们可以倡导学生组建一个“旅游小组”,模拟学生将要远走他乡,远足旅行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制定旅行计划,调查旅行路线上每个城市的特色,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商讨出一个最佳的旅行方案,让学生对我国各个地区的风土人情有全面的认识,激发学生保卫祖国,寸土不让的爱国情感。
四、创办校园多彩文化,丰富学生文娱生活
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创办多彩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娱生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多彩丰富的活动中懂得道理,革新思想,明确理想,陶冶情操。
比如,在教学完《法律保护我们健康成长》的单元知识后,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义务教育法》等有了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知晓了国家对于未成人建立起的一系列较为完善和成熟的法律法规,感受到了国家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基于此,我们可以建议学校组织一次以“我做护法小卫士”为主题的作文评选活动,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作文比赛,写出自己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以及对身边某些事情的看法,传递正确的法治观念,弘扬社会真善美,抵制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
此外,道德与法治教师,还可以利用每年的一些节假日,如清明节、重阳节、国庆节、植树节等,带领学生做一些义务宣传、义务帮扶和义务服务的活动,如在建军节、国庆节、清明节给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扫墓、献花,深切缅怀他们,如此,则可以达到拓展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深度和价值的目的。再如,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关于强化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兴趣课或者是活动课,鼓励学校的教师志愿参与本课的教学,志愿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给予的资源和场地,设计一些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情景中的每个人物,场景里有道德的行为,也有不道德的行为,还有违法犯罪的行为,教师都可以组织学生一一辨认,通过这种有趣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理解。
综上,高年级的学生虽然经历了低年级、中年级的课程学习,也积累一些生活经验,但是依旧存在抽象思维较差、理解能力相对薄弱,以及课堂学习兴趣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合理选择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配合良好的教学方法,如合作角色演绎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故事情节导入法等,对如何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展开了分析,希望可以给志同道合者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吕玉敏.小学道德与法治地方民俗文化教学和传承策略研究——以闽南地区传统节日为例[J].名师在线,2020(26).
[2]葛春庭.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J].山西教育(教学),2020(09).
[3]甘露.体验式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实践应用[J].安徽教育科研,2020(17).
[4]宋玉.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当代家庭教育,20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