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段国艳
[导读] 本文就《高频电子线路》传统教学模式,先分析其主要问题

        段国艳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电气系   四川  德阳618000
        摘要 本文就《高频电子线路》传统教学模式,先分析其主要问题,后从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课外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模式几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一种以学生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该模式采用螺旋式教学实施过程,旨在使教和学的过程都进入一个不断向上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螺旋式教学 乐于学习  虚拟仿真  经验共享
1.引言
        新一轮教育改革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近几年,各个职业院校的自主招生比例从最初的10%左右,逐步上升到约40%,生源的改变致使学生基本情况和基础知识水平发生明显改变。当前各院校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改革。
        《高频电子线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模式。在课程教学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理论知识学习过程涉及到大量的数学、物理、电路基础、电子技术等基础知识,有大量结合工程实践的公式及应用,学生学习难度大;实验教学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的参数要求高、价格贵,各院校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更新换代不及时,无法满足需求;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内容变得抽象、难以理解。
2.教学模式研究
        2.1理论研究
        学习金字塔理论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关于学习者在学习活动结束两周以后,平均学习保持率的研究成果,数字统计表明:讲授、演示等学生被动接收的教学方式其教学效率远低于以讨论、教授他人、实践等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所以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需要改变为让学生尽可能参与课堂和主动学习的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借助当前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手段会对教学效果有更好的提升。
        以此为据按行为导向教学法,师生共同组织和实施教学方案,达成教学目标,课后根据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反思和改进,同时根据目标达成度,以发展、创新的思维制定高一级教学目标,从而达到螺旋式提升教学效果,以人的发展为本位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程教学目标。

图1 螺旋式教学实施过程示意图
        2.2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针对学生学情的变化,亟须改变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分析、推导的教学方式,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通过课堂各种互动性活动,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从而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能力。据此,则要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信息化工具,当前信息技术新技术、新工艺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以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作为教学中的主要目标。
        其次是改变整个课程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分析、勤于动手、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活动,运用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课堂策略上采取使学习者经验共享的方式,营造一个氛围,让知道者告诉不知道者,让不同经验得到交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充分分享来源丰富的各种信息,尊重和发挥学生的学习风格、使学生真正感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
        为了达到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选用“10+30+5”课堂教学模式。

即前10分钟用来预习交流, 引导学生归纳出疑点、发现问题;中间30分钟,教师针对各小组提出的问题迅速进行整理并结合自己准备好的新课教学设计,进行点拨、引导、分析、讲解;后5分钟,通过测评让学生迅速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及知识要点。
2.2.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将虚拟仿真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可以大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直观性。虚拟仿真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自主进行电路的设计和分析;远比实验室种类丰富的虚拟仪器开阔学生眼界的同时,能让学生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无任何安全隐患的环境下使用和练习技能。对于《高频电子线路》这门工程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来说,可以最低成本让学生掌握将所学转为所用,在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的同时还能达到练习和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虚拟仿真同时运用在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将原来效果差、工作量大,学生不能按时完成的实验删除,增加一些虚拟仿真实验,让学生在实验室锻炼实践技能,在虚拟仿真中掌握虚拟仪器的使用和电路参数的调节方法。以虚、实相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开阔眼界,并能在弥补实验设备条件不足的同时,既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以提高,还能认识和使用更多的虚拟仪表,从而与未来工作岗位中的信息化进程对接。
        2.3课程考核模式
        现有的《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考核方式是在原来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制定的,该考核方式以理论笔试为主,结合学生平时作业和实验情况。新的考核仿效企业绩效,采用课程积分制考核方式,由该课教师、学生、班级辅导员以及其他课任教师共同组成考核主体,从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对“教”和“学”作出双向评价,在“教”的评价中,侧重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传输、技能演示的效果和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情况;在“学”的评价中,教师、学生本人、组内其他成员对学生个体或其所在小组的课堂活动结果进行评价反馈,学生吸纳教师意见,总结评价个人在每一个单元学习过程的得与失,横向比较的同时最重要的是对照自己原有基础进行纵向比较,完成多维度评估。同时,班级辅导员、其他科任教师参与评价,肯定学生在自身基础上的多方面进步,给予学生最大的自信。
        2.4课外教学模式
        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授人以渔”。课外,主要是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以及和人人都有的手机、电脑等工具,以任务拓展的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布置课外学习任务,如:参与问题讨论、查找课堂教学相关参考资料、设计教学内容相对应的应用电路、完成一些电路仿真任务、在线小测验等。这些课外教学活动结合课程的积分制考核,让学生学习过程中多一些成就感、趣味性,逐步的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3结论
        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中,通过以上的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达到课程学习要求的同时,理解并掌握面对新知识“怎样做,如何做,如何主动做”,完成获取——实践——内化——反思——提升的认知过程,每个新知识的学习,都贯穿提升显性技能、习得工作经验,最终完成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志明,沈志冲.教师修养文萃[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
[2]王为民.影响学习成绩的四大因素的因果模型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5
[3]杨友生.高效课堂的正能量[J].文学教育(下).2013(04)
作者简介:
姓名:段国艳 性别:女  籍贯:青海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1.07 学位 :硕士
 职称:讲师
研究方向:高频电子线路及虚拟实验
 单位: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