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芬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青园万芙校区,湖南省 长沙市 410004
摘要:小学科学对于开拓学生眼界、开发学生心智以及启蒙学生思想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通过具象的实物操作来体现,如此就能看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其对于学生的观察、操作以及后续的总结与反思都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编者凭借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就新课程理念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一系列分析与探讨,以期为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帮助。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小学属于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也是开发学生心智并启发其思维的关键时期。小学科学中很多神奇的现象正好符合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迅速并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科学教学离不开实验,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可以从听、视、触等多个方面来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对知识理解的更加全面、透彻,起着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现如今,新课程理念大背景下对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以及科学素养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们重点关注。
一 提前备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身为教学工作者,要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需在每节课之前都做好充分的备课准备,必要之时需要提前试验一下效果,看是否可以达到预期[1],这样才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且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在实验课堂之前需要花费时间对实验器材进行充分检查,避免每一个器材都能够正常使用,以避免到时候出现意外而耽误课堂时间。另外,教师还应当根据学生的数量而特意多准备一些器材,以防止实验过程中器材损坏而中断实验。做好上述准备工作是顺利开展实验课堂的前提与基础,能够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目标。
二 注重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解决困难
教师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主动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2]。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指派课堂目标,让其通过小组讨论寻求答案。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观察学生,在一旁提供适当性的帮助与引导,目的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凭借自己的能力完成整个实验。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将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等到实验结束对各小组完成结果进行评价时予以一一指出。
总之,实验过程比结果重要,教师需的重要任务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引导其一一解决问题,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消化、理解科学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对既有知识的巩固,同时也能产生新的想法与思路,这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三 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实验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这对于提升小学实验课堂教学质量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而激发学生的兴趣需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来烘托,沉闷、单调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学习欲望也会随之递减,而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们便会情绪高涨[3]。要想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可以从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始着手。
例如,我经常在实验课堂上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其之间展开竞争,看那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并提前准备一些小奖品。这样一来,整个实验室中充斥着学生们热火朝天的讨论声,某些小组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困难之后还会主动派人去别的小组“偷师学艺”……实验室中洋溢着非常愉悦的学习氛围,而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学习态度是最难得的,因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发现很多现象的奥秘,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科学实验,这对于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着非常大的促进意义。
四 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身边案例资源
科学实验课堂应当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联,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意义与价值,让其明白学习科学对于今后的生活学习的重要性。
例如,在教授《观察蚯蚓的身体》时,我就会组织学生去实地寻找蚯蚓,依然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其分别到围墙下、草木间以及池塘边进行寻找,当蚯蚓被某个同学率先找到的时候,其他同学便会主动反思自己所寻找的环境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当蚯蚓书来给你差不多的时候,学生们对其生活习性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我让学生们对蚯蚓进行仔细观察,从颜色、身体结构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最后,我向学生们讲解一些有关蚯蚓的其他知识,如蚯蚓为什么会很大的异味,蚯蚓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用途等等。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对蚯蚓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也让其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科学实验的乐趣,为其今后在学习上的主动探究打下了基础。
学生身边能够取到的科学实验案例非常多,如《水在什么情况下会结冰》、《怎么让种子发芽》以及《回声产生的条件是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常见现象,帮助学生解开这些疑惑的过程可以起到锻炼其思维的作用,逐渐培养其学会主动利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自然现象的意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意义。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是一门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学科,很多现象都需要用科学知识来解释,对于心智尚未完全开发的小学生而言,科学万花筒中的很多知识内容都可以满足其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学生们可以通过科学知识来不断认识自己的世界。身为教学工作者在实验课堂中要注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充分注重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重点培养其主动探究学习的方法,并帮助其养成一种及时反思并总结的好习惯。总之,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校会有不同的实际情况,无论怎样教师都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对实验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创新,把解决教学难点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紧密相连,最终才能保证实验课堂的质量与效果。文中很多观点都是编者的个人浅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面还有很多更好的策略需要相关教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去发现。
【引用文献】
[1] 白璐.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初探[J]. 中华少年, 2018(28):252-252.
[2] 胡先祥.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 新作文:教研, 2018(6):144-144.
[3] 刘海燕.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 新课程(教研版), 2020, 000(00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