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发明
江西省贵溪市第二小学 335400
我曾听到过一个小故事。说的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应邀到某大学演讲。他一进教室,就变戏法似的拎出一只大公鸡往讲台上一放,抓了一把米放在它的面前。可是,公鸡惊惶四顾不肯吃。陶先生就强按住鸡头“请”它吃,仍不肯吃;又掰开鸡嘴往里塞米,公鸡拼死挣扎,就是不肯吃!这时,陶先生松开了鸡,后退了几步。公鸡徘徊了一会儿、渐渐平静下来,低头悠然自得地吃起米来。
陶先生以一只鸡作比喻,形象逼真地演示了教学艺术的奥秘。现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已经从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了一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一次教学的尝试又使我认识到: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是何等的重要。
案例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指长方形所含有的面积单位数。下面就让我们运用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拿出12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请学生摆放成一个长方形。摆一摆,可以摆出长、宽分别是多少的长方形?说一说,怎样计算长方形所含有的面积单位数?学生分别摆放出多个长方形并说出:只要用长一行放的面积单位数乘以宽一列放的面积单位数,就是它所含有的面积单位数。
2、要求学生仍用12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摆出一个面积要比12平方厘米大的长方形。
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起了学生的好奇能不能仍然用这12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凭和疑问,能摆出这样的长方形吗?经过短时间的沉思,学生尝试着拉开各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距离,终于有一个、两个、三个……更多的学生摆出来了。
学生a:如图1,我用12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摆成一个面积是15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中间我想象它有3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
学生b:如图2,我先摆了一行,是8平方厘米,再借助想象下面的中间有4个1平方厘米德面积单位,这样表示摆了两行,面积是16平方厘米。......
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学生的作品。)噢!原来是摆了
这样的一些长方形。
3、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如右图),要求学生
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只要把它的长、宽相乘,就可以得到它的面积。
教师:为什么用它的长、宽相乘就可以得到它的面积呢?
学生:因为它的长是10厘米,长一行可以放10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宽宽6厘米,就可以放这样的6行,就是10 × 6 = 60平方厘米。(教师在学生解释的同时用多媒体进行演示。)
4、总结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面积 = 长 × 宽
.png)
反思
1、“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导入设计。
“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巧妙的提问:能不能仍然用这12个1平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凭借你们的想象,摆出一个面积比12平方厘米大的长方形?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和疑问能摆出这样的长方形吗?我要试一试。从而产生了“课伊始,趣顿生,巧设计,拓思路”的艺术效果。
2、营造“交流合作”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是在他们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的。教师营造了探究的氛围,放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片断中,教师通过学生之间交流、整班发言,在学生交流合作中将问题一一解决。在整个过程中,每个学生均达到了“竭尽全力,欲罢不能“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