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艳
(安徽省阜阳市少年宫,安徽 阜阳236000)
摘要:青春期是人生成长蜕变的重要时期,无论是关于生理方面的变化,还是心理方面的变化,都是极其敏感的,所以需要家长和教师做好正确的引导。学生在面对多重变化时不免会感受手足无措或是压力骤加,但这其实都是正常的现象,只要有人告诉他们、陪伴他们、引导他们,就会让身心灵健康成长,当然这也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教育。本文打算针对关于青春期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思考进行探讨,提出建议以供他人参考。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考;家校协作
引言:人都喜欢舒适安逸的环境,都不喜欢有瓶颈期,而青春期对于学生而言就仿佛是到了瓶颈期一般,又难熬却又能有所突破,这是人生必经之路,但方向和地基一定要打好。面对新的境况时都是茫然的,这个时候如果有指引和陪伴就再好不过了,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以过来人的角度去开导少年少女,让他们逐渐适应成长的蜕变,并且能够享受这个重要的过程,未来是未知却又充满希望的。
一、青春期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重要性
青春期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时期,同时也是孩童到成人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既没有孩子的童真稚气,也没有成人应有的社会责任担当,处于尴尬的中间时期,无论是心理还是生理,都处于一个即将爆发的状态,因此正确且及时的疏通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大多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随之而来的就是迷茫和压力,正是因为未知所以才有无措感和压迫感,这个时候一定要善加引导,而不是放任他们或是逃避这种变化,这样容易误入歧途,因为这个时候所受外界干扰影响度是很大的。其实这个变化不光是孩子在适应,家长和教师都在适应这种变化,毕竟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都是互相影响的,所以这其实也是一共共同成长,所以正确适当的观念引导必不可少。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外界周遭环境是直接导致心理压力的因素,特别是与同学、教师、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变得敏感的神经,这都是需要注意的。其实青春期每个人都会顺利地度过,但是留下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所以教师和家长何不付诸努力,让孩子的青春期变得美好且顺遂,而不仅仅是当作过渡阶段放任处之。
二、青春期学生健康心理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结合教材案例,剖析心理状态
想要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首先就要把青春期的相关知识告诉给他们,只有相对了解才能从容应对一些变化。学校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然而学生的心理状态是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率的,更何况学校的教育目标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所以在教育领域倾注心血是必然之举。既然是课堂教学,那必然会涉及到理论知识以及教育素材,教师应该多多挖掘教材中的导向元素,为学生做好心理建设,以保证他们在面对新鲜且迅速的到来的青春期时,能够保持一颗平稳的心,做好准备去迎接人生新的阶段。
教材是通过许多教育工作者反复打磨精心编排的,其中的教育深意毋庸置疑,教师要善加利用,为学生上好青春期心理健康这一课。例如初中生物学课本中对人体构造的解析这一知识点,教师就可以借此穿插一些青春期生理知识的教育,这并不是什么难以启齿的题材,反而是青春期少男少女必须要了解的硬核知识。无论是男孩女孩都应该对两性知识有所了解,这样一来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也有依据可参照,可以明确发现这都是正常的发育现象,了解知识之后,从而规避由此带来的烦恼和困惑。千万不要忌讳这类生理知识的话题,只有清晰了解之后才能淡定面对青春期的变化,也就不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教师要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从侧面做好心理疏导,同时也应该多和家长沟通这方面的问题,在学生问起时不要觉得羞涩和避讳,只有以平常心去对待才是真的正常。
(二)布置温馨任务,加强交流沟通
学生的心理健康除了学习环境的浸染,还有家庭成长环境的熏陶,二者都是非常重要的环境因素,因此需要教师和家长一起配合,共同关注学生的身心状态。青少年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会特别敏感,在这时段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会渐渐成型。
但是因为敏感的心理因素,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也许会陷入病态的人生观或者遭受一定的打击,刚建立起的人生观就会崩塌。所以学生任何一点敏感的姿态都值得注意,最好的方式就是交流沟通,把心里话说出来,也是寻找一个慰藉寄托。应该培育他们更好地成长,总是应该努力做些什么,这样他们的心灵之花才会绽放得更美丽。
教师可以采取布置家庭任务的形式来帮助学生敞开心扉,父母肯定是与孩子最亲近的存在,因此如果有什么想说却不敢说的话,父母的爱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给父母写信,或是给教师、同学写信都可以,分别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描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可以和父母聊生活、聊内心变化,和教师聊学习,和同学聊兴趣爱好等,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倾诉。青春期都是迷茫的,但是不能盲目,要说出内心所想所感,大胆从容地面对,而教师和父母也应该以过来人的姿态去分享经验,给予孩子信心和温暖,其实做出正确的引导并不难,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爱,以平等的姿态去面对他们,陪伴他们健康成长,其实对于教师和家长也是一种成长。
(三)开展教育活动,释放内心压力
心理健康除了观念问题,还剩下压力问题,压力何来?从生理变化和情绪困惑中来,青春期学生都是敏感多思的,而这个思虑大多数并不是用在学习上,所以教师要把正确的认知灌输给学生,与此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压力问题,要选择合适的解压方式来疏导学生。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到教育活动中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这样一来也能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活动来展现自我、释放压力,加强学生思想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教育活动也应该邀请家长一起参加,方便家长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通过在校表现来观察孩子的变化,毕竟环境影响的加持还是很大的。
教师可以开始座谈会或气氛和谐的茶话会,以聊天的形式去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期间可以借助游戏来让学生释放内心,比如可以玩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以这种幽默欢乐的方式巧妙地窥探学生的想法。说到底毕竟还是年岁不大,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想隐藏自己,而是找不到合适的宣泄口,而家长和教师应该主动去沟通聆听,多去理解和感受,拉近和他们的距离,以温暖和爱去包容孩子,这样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就会主动寻找帮助。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就是要让孩子保持阳光的心态,减少顾虑、增加信心,还可以鼓励他们发展兴趣爱好以分散注意力,例如体育锻炼、冥想等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毕竟身体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束语
随着生理发育逐渐趋向成熟,孩子在心理上也觉得自己是个大人,同时也希望别人把他当成大人,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见,这个时候家长和教师一定要站在平等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问题。其实家长和教师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温暖,慢慢引导他们构建正确的观念,不要操之过急、矫枉过正,好的教育一定是浸润涵养,育人也是育己。
参考文献
[1]沈洁,陆梅,陆珍,闵敏,张焕玲,朱昊平,陈科,车焱.新媒体平台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需求识别的探索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6,25(10):147-149.
[2]万燕,韦琳,武晓婧,董笑阳,刘高峰,赵新洁,叶犇.阿拉尔市青少年青春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干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7):5500-5501.
[3]周巧华,卢建平,萧素媚,周晨,陈阳霞.心理干预联合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研究[J].中国性科学,2015,24(08):104-107.
[4]陶芳标.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向脑科学和神经内分泌学领域的拓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32(01):1-3+5.
[5]郭素丹.浅谈小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J].才智,2008(24):228.
[6]董琳.关注青春期心理健康 完善素质教育体制[J].中国学校卫生,2006(03):2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