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祝六根
[导读] 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指导,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开来

        祝六根
        南昌市湾里区第一中学330004
        摘要:初中阶段的各个学科教学指导,多媒体技术逐渐普及开来,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应用成效。从生物课程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应该结合课程教学实际,充分展现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影响作用,帮助学生克服自己的生物课程学习局限性,不断提升生物课程教学质量。对此,作者将围绕初中生物课程教学阶段的多媒体技术应用实际,展开细致化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 多媒体技术; 实践教学;
        引言:现在学生用的调整后的初中生物教材中的知识更新颖, 知识面更广, 更适合现代教学模式, 这就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即黑板加粉笔模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在这样的情况下, 多媒体就显示出它的优势。多媒体教学具有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观察能力等优点。因此, 多媒体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一、初中生物课程教学阶段多媒体技术应用的价值作用
        (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生物课程内容讲解利用教师口述的形式,会导致大量的课堂学习时间被占用,限制学生的课堂探究分析。如果教师在口述或板书讲解阶段,对生物知识内容的解析不明确,就会影响学生对各类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当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之后,利用课件、导学案等讲解形式,能够将课堂口述讲解、板书分析的时间精准控制,教师后期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探索分析与沟通交流的空间,则生物课程教学整体质量有效提升。
        (三)课程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
        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内容普遍存在抽象性、繁杂性的特点,教师采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效果。如何将生物知识内容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来,此时的多媒体技术应用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记忆要求,学生在实践探索阶段,不会一味地进行基础理论的探索分析,还会将文字与画面结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生物知识中的理论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学生在巩固记忆阶段就会更加轻松愉悦,并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养成良好的生物课程学习习惯,能够为后期的实践应用提供保障基础条件。
        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措施方法
        (一)提高学习激情和质量
        在现代教育教学背景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动机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多媒体教学实践背景下,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逼真、生动的画面中综合调动视听感官,从而在情感体验中激发对生物学探究的兴趣。

例如,在《我们周围的生物》的教学设计中,为了向学生初步解释生物学的概念,引导学生入门生物学,形成对生物学的探究兴趣,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别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生物:人、狗、鸟类、树木、花草、青苔等,并对比山、石头、木头、书本等让学生对生物的概念形成直接体会;然后利用视频为学生讲解生物的主要群类,让学生在视频的语言讲解与图片画面的配合下,对动物与植物的不同分类进行理解,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对动物、植物群类的差异进行分析,从而形成基本的生物概念。这样的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利于学生实现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进而在直观、生动的情境中形成对生物学的自主探究动机。
        (二)突破时空限制
        对于部分生物本身的生理活动,其整个过程都具有微观性与持续性,所以,借助于常规性教学方法无法全方位且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而借助于多媒体,则能够把微观变成宏观,突破时空所带来的限制,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其抽象性思维能力。比如,在对“病毒”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期间,因为病毒十分微小,仅处于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观察到,所以教师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来放映利用超微摄影技术所记录下来的病毒有关录像。再比如,教师在对“分析尿液的形成”进行教学期间,肾小球过滤的这一整个过程都是处于微观的状态下,常规性教学无法全方位且直观地进行展示,教师可以给学生放映利用三维动画技术所制作出来的肾小管模式图,借助于不相同颜色的小圆圈依次来表示无机盐、水、尿素、葡萄糖等,借助于较大的圆圈来表示蛋白质,借助于更大的圆圈来表示血细胞,以展示出肾小球过滤的这一整个过程。在放映动画期间,学生就像是身处其中,观看到了处于微观状态下的这一整个生理过程,对有关的内容具有了更为全方位的理解。
        (三)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生物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期间,要关注学生的课程学习诉求,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交互效果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教师在实践教学引导阶段需要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完成个人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从此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翁。学生围绕课程教学内容开展相关的分析讨论阶段,将人机之间的交互功能充分展现,使生物课程内容灵活展现出来,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并意识到自己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有责任配合教师完成各个阶段的基础知识探索分析,则学生对生物课程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全面具体,并在实践探索阶段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生物教师在日常的课程教学实践引导期间,已经认识到多媒体技术的关键影响作用。注重教学内容表现力,应该尽可能地确保课程内容生动有趣,并将繁琐的信息内容简化呈现出来,避免陷入本末倒置的教学误区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避免生物课堂的形式化,强调课程内容的主次分明,且教学目标始终贯彻课程教学活动的始终。
        结论:总之, 多媒体有许多的优点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没有的,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很多便利, 减轻教学负担, 提高教学效率。同时, 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热爱学习, 学会学习,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但是, 教师也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 使多媒体成为现代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杨保华.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应用的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7(11).
        [2]朱莉莉.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4(75):153.
        [3]朱丽丽.初中生物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导学,2014(20):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