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富顺
云南省麻栗坡民族中学,云南省 麻栗坡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积淀出的文化瑰宝,语文教材中收录优秀古诗文的目的也是在于让学生通过对优秀古诗文的学习传承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同时,通过古诗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从而培养自身良好的情趣和审美。在古诗文的教授中,常见学生对于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的字词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而边疆地区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数量更多,对于古诗文的整体把握更加困难。本文以边疆地区为例,试提出有效的古诗文教学策略,以期对其他教师有所启发。
关键词:中学古诗文教学;教学策略;边疆地区
引言:在教学大纲的不断完善与修改中,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注重边疆地区的教学质量。边疆地区的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更多,学生对汉语的掌握程度本就十分有限,在学习古诗文时,学生的弱势就体现得更加明显了。除此之外,边疆地区的人口数量较少,大多学生的父母都是长期在外打工,对学生的家庭教育也十分有限。虽然边疆地区的学生在中高考中可以得到国家允许的加分政策支持,但在平日的学习中也应以提高学生自身素质水平为首要前提。
一、边疆地区古诗文教学常见问题
(一)学生忽视古诗文学习
九年级的学生大多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教师教授的内容也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在教材中有不少古诗文内容需要学生进行背诵,学生通过背诵能够对已学的诗词有更好的掌握,一旦有合适的写作题材还可以对诗词作适当引用。但有些学生却不以为然,学过之后也没有按要求进行背诵。还有些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只是将古诗文背下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1]”。教师进行口头提问时,学生能够勉强说出诗文但在默写或针对诗词含义进行考查时却经常出错。
(二)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有限
边疆地区的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够利用的学习资源非常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古诗文学习水平。像大多数中心城市的学生在古诗文学习中如果遇到不常见的字词,可以去图书馆借阅相关词典或翻阅书籍寻找答案。但在边疆地区,图书馆的数量非常有限,而且学生离图书馆的距离很远,即使可以搭乘路线合适的车辆,车程也在两个小时以上。学生去图书馆不仅距离远、耗时长,有时遇到极端天气也无法出行。
除此之外,边疆地区学生的家长大部分长期在外务工,当学生需要学习方面的帮助时,家长无法给予及时的指导。或家长在古诗文方面的素养也十分有限,不能给学生准确有效的帮助。
二、边疆地区中学古诗文教学策略
(一)将诗文与创作背景将结合
相比普通课文,古诗文的学习更加具有难度,主要体现在学习古诗文不仅要逐字对译了解诗文的意思,还要通过诗文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情怀,这就学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对作者生平、该作品的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等有所了解[2]。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古诗文与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相结合进行讲解,这样学生能够更清晰明确的理解诗文深层次的含义,在背诵诗文的时候也能够从死记硬背的方法中脱离出来,按照自身理解进行记忆。
以《岳阳楼记》为例,这篇古文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邀,为岳阳楼的重修而创作的一篇散文[2]。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先把创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样学生就知道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什么,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也能更好的注意到岳阳楼重修后新增的事物。从这一点来看的话,范仲淹对站在岳阳楼上能够看到的景物进行的描述其实也是变相的对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一种认可和赞赏。
(二)对特殊字词重点讲解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教师可以在学生掌握了文章大意之后,可以先针对某句话中的一个字先讲明含义,再让学生在文中画出这个字又出现的地方,再进行判断。
例如,《岳阳楼记》中“越明年”,这里的“明”是指下一个,“明年”也就是第二年;而“春和景明”中的“明”是明媚的意思,将同一个字的不同意思放在一起进行讲解再总结,学生往往能够记得更清楚,在答题时也能根据情况进行作答,而不是死记硬背。古今异义的情况也是如此,不仅要考虑古今意思不同的情况,像“妻子”指的是“妻子儿女”、“走”是“跑”的意思等。教师在讲授时也要将通假字的用法讲解清楚,在板书时也要注意写清楚,以防学生在进行默写的时候出错。
(三)将信息技术与古诗文教学相结合
考虑到边疆地区的学生可利用的学习资源有限,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古诗文的讲解制作成PPT,在课上进行演示。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又能使教师自身的教学具有时效性。
例如,学习《商山早行》时,教师可以根据诗中记叙的景物构造出一幅画面,在教学时可以呈现在多媒体上,这也是情景教学的一种方式。
结语:教师在教学时既要注意边疆地区学生的普遍性也要注意到学生的特殊性,为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语文古诗文的学习,教师应该针对该地区学生特点进行教学。在古诗文的学习中,常见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等现象,考虑到边疆地区学生的汉语掌握程度本就不太熟练,教师可以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做到逐字对译、重点讲解,并利用碎片时间经常领学生复习,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跃.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8(20):75-77
[2]杨丽丽.初中古诗文课堂教学现状及对策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0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