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红
(四川省广汉市金雁中学,四川 618300)
摘要:高三阶段,是学生进入高中后最后一个学期的学习阶段,跨过高三,学生就会面对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高考也是为社会选拔优质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每位高中生都应当对高考引起重视。对于语文学科来说,高考作文历来是每次考试的重头戏,它在整个卷面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分值地位,所以,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把好作文教学的冲刺关,借助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为青少年铸就一个无悔的青春时代。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三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能力是语言能力培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作文教学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备受关注,直至初中、高中,它的教育教学地位都是十分重要的。但高考作文,由于涵盖的信息较广,以及考察学生对语文多种写作体裁的掌控能力较为全面,加之部分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就容易导致高三作文教学屡屡失败的局面,从而严重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对此,本文提出了一些优化高三学生语文作文能力,提升高三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希望可以抛砖引玉。
一、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写出特色
法国作家雨果先生曾说过,“人类的思维掌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音符,知识和幻想尽在其中。”而这里所说的“字母”,指的就是“语言能力”的学习,显然语文写作能力,就是语言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其次,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教师“要在训练语言能力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智能,特别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作文,因为有作者的精心思考融合在其中,才可以称之为“精品文学”,而某些学生写作的“流水账”文章,在笔者看来,仅仅是在“记录”而缺少思维和感情的注入,这样的文章难免会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而让人读起来如同嚼腊一般。
所以,高三语文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前的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和发散性,如此,方能让文章独具匠心,别具一格。那么,具体到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我们可以引导高三学生根据写作的主题或者是作文的题目进行思维的拓展和延伸,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称为“思维脉络图”,是一种将思维进行发散后予以可视化的图像表达方法,它主要是由不同阶层的圈、框,不同颜色的线段以及不同的关键词等作为依据而绘制成的图表,高中生依据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主题、一级标题、二级标题和素材、故事的统筹、整理,可以让整个写作思维、作文布局显得衔接得当和环环相扣,另外,对于发展高三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写作特色,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结合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有的放矢
为了能够让高三学生尽快熟悉真正的高考作文出题模式,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高三阶段,拿出最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与同学们分享,先让学生们自行尝试写作,之后,再单独拿出几节课的时间,与同学们一起来分析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写作才更加合适,如何写作才能保证切中题目的“要害”,从而避免跑题,更或者是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哪些历史故事与名人名言可以作证题目的中心思想,等等问题。如此,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深度交流,高三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写作教学也才会有的放矢。
比如,今年2020年的高考语文作文题(全国卷1)就是一个读材料自主选择写作主题的题目,给出的这则材料是关于春秋时期,齐桓公如何即位的故事性材料,齐桓公是春秋战国历史上一位雄才伟略的国君,他懂得识人善用,且心胸宽广,善于纳谏,因此,才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代霸主,而他的成功离不开鲍叔牙和管仲的辅佐。全国卷1就是要求学生在客观分析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基础上,写一篇体裁独特的发言稿,有的学生还没有看完要求就已经开始结合材料写作,结果写完发现自己的记叙文和发言稿根本有着本质的不同,其次,还有的学生则干脆不懂得发言稿的格式,因此,开始胡乱编写。对此,首先我们应当帮助学生明确什么是发言稿,发言稿的基本格式是怎样的,其次,再去指导学生分析从这篇文章里面能够提炼出哪些有价值的信息,如此在确定好写作主题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遣词造句,连句成篇。
三、倡导学生定期相互交流经验,互帮互助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思维角度或许有所偏颇,而团队合作思考后的结果,则会显得更加完善和全面。比如,同样是对于秋景,不同的作者笔下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如在马致远的笔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给我们烘托出了一派萧条和肃杀的气氛,让人感觉到非常的压抑,相比之下,刘禹锡的《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则更容易给人放松的心情。所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写作经验,也是为了让学生具备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思考和概括的能力。
比如,写作中需要积累丰富的素材,但每个人的写作素材积累途径并不相同,我们可以拿出一节课或者两节课的时间,启发学生合作探讨写作素材的积累途径、积累方式和整理分类方法等,如此,每位学生就可以多几种素材的积累方法,从而有效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遇。比如,有的学生认为,网路上的阅读资料非常丰富,大家可以通过互联网来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且具有正能量的书籍,这样可以实现视野的开阔,以及在写作中渗透正能量。还有的学生认为,大家可以通过听广播、看报纸和看新闻联播等方式,掌握一些社会的时代要闻,听取社会各界舆论的反响,然后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出自己个性化见解,再如,还有的学生还提出可以通过看电影的方式,了解电影的故事梗概,感受电影中传递的友情、亲情和爱国之情,然后将这些内容反映在作文中,如此,同学之间互帮互助,则写作水平有效提升。
四、善于鼓励学生在阅评中赞美,养成习惯
鼓励和赞美是对学生最大的认可形式之一,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阅览学生的语文作文来实施错误纠正,那么,自然也可以结合这一形式,实施对学生的赞美和激励。比如,当看到学生作文中一个比较新颖的写作体裁,如诗歌、散文等,那么,教师则可以针对这种创新的写作体裁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坚持创新,避免在写作中循规蹈矩,形势模式化、机械化的写作,其次,当看到学生在作文中引入了切合时宜的名人名言和历史故事时,则可以从“标准引用”的方向对学生实施鼓励和赞美,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卷面整洁度、前后连接词的运用和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综合方面,给予学生最全面的肯定和认可,如此,学生感受到了语文教师的认可和激励,那么写作兴趣和成就感就会高涨,从而在坚持中形成日记习惯、读书看报习惯和给报社踊跃投稿的习惯等,助力高三学生写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综上所述,高三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一个重要的冲刺阶段,而语文作文水平的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左右其语文学科的整体学习成绩,所以,高三语文教师一定要对此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中,笔者罗列了一些粗浅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希望可以对学生积累写作材料、发散写作思维以及提高兴趣兴趣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高亚玲.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分析[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9).
[2]裴云乔.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76).
[3]王玉兰.探讨生本理念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新作文(语文教学研究),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