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农村教育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吴谷宏
[导读] 农业、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主要问题。

        吴谷宏
        (湖南省衡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湖南 衡阳   421002)
        摘要:农业、农业和农村问题是农村改革和建设的主要问题。中国农村文化现代化是阻碍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教育的状态对农村文化素质的改善起着直接的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受到严重关注。农村教育被边缘化,农村教育的现状亟待改变。
        关键词:农村教育;边缘化;对策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的现状直接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这不仅不利于群体的个人进步,甚至不利于该群体的权利维护,而且还决定了城乡居民社会地位的实际差距。改善农村不发达与支持和发展农村教育密不可分。
        一、我国农村教育现状
        “三农”问题是中国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中国的教育改革一直侧重于农村地区,自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以来,农村教育面临着困难和严峻的形势。由于缺乏资源,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工作受到阻碍,进一步提高教育水平更加困难。如果这种情况并没有迅速改变,不仅有可能破坏普及教育和改善教育的机会,同时也会损害社会的公平、稳定以及现代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农村教育发展的原因
    (一)经费困难,教育资源短缺
        农村基础教育长期以来一直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首先,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总投资相对较小。长期以来,教育支出在国家财政预算中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份额大大低于世界其他国家。但是,由于教育内部补偿机制不完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严重限制。支持农村职业教育机构运行和发展的其他必要资金,应由教育机构通过有偿服务获得。农村教育的外部经济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融资渠道比较统一,通过市场获得经济补偿的可能性非常有限。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教育资本向经济利益的方向转移。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我国农村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父母管教,祖父母受文化水平限制,在学习和生活上又给不了孩子更多辅导和帮助。多种因素导致一些留守儿童厌学、逃学、甚至辍学,他们的辍学率远高于正常家庭儿童。而且受中国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贫困地方,家长思想观念、教育观念比较落后,也不容易接受新的思想观念,他们普遍认为学习是无用的。在偏远的农村地区,许多孩子的父母进城务工,以微薄的收人供养整个家庭,由于子女较多,付不起孩子的上学费用,有些家长认为,读书浪费金钱,让孩子辍学在家分担家务,或者去附近的乡镇打工补贴家用。
        (三)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不完善
        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区域评估体系尚未完善。

对于农村城镇和乡村的基础教育,多年来一直没有针对性的保障体系。同时,省市级地方政府没有跟上有效控制的步伐。地方政府在积极弘扬集中改革精神的同时,创造性地实现了“领导”和“监督”。县政府在充分实施县级治理体系方面做得还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政府运作作风漂浮、缺乏务实精神的体现[1]。
        三、发展农村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合理分配教育投资
        当前,在我国三级教育结构中,高等教育投资存在偏见,基础教育投资不足。而且由于对高等教育的公共投资占据了整个教育系统的很大一部分,大部分投资都投向了城市学生,这使教育成为富裕城市居民的锦上添花,但对农民来说加重了他们的负担,从而减少了公共资源的社会回报,这违反了社会公平。因此,必须大幅增加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一方面,这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这也是调整城乡居民福祉的有效措施。同时,地方党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教育。政府应带头为农村教育分配资金,地方政府在按照国家和省标准分配资金时应优先考虑教育资金。财政支持是对农村教育的最大支持,而资金是优化教育环境的关键[2]。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第一,为留守儿童建立档案。在学校设专人管理留守儿童档案,及时收集、更新档案,确保档案内容真实有效。第二,为留守儿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关注心理发展。学校可聘请专业的心理老师为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同时,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容忽视。学校要教育学生远离危险地方,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及预防猥亵儿童事件。第三,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取决于父母,他们的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不能只是物质上的关心,更多的是情感上的陪伴,多与老师电话沟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给孩子心灵上的安慰,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其祖辈要积极更新教育观,在生活学习上引导孩子,遇到问题时,及时求助老师。
        (三)提高农村教育管理水平
        “以县为主”的制度对农村小学和中学教师的薪酬、学校的正常运作以及促进教育的平衡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高度重视这一点。将农村小学和中学教师的工资列入县级财政预算,以确保地区教师的同工同酬:农村小学和中学学生均公用经费列入县级或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县预算包括两项免税和一项补贴,从而为中小学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稳定可靠的资金渠道。调整税制后,当地的县有权管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人员。要调整税收制度,各省市必须加大调查研究力度,在一定时期内按期完成目标。
        结论
        在二元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对于释放我国人力资源的潜力、促进农村转型和解决农民分流问题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在各个方面加强对农村教育的重视,促进农村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敬朴.城乡教育差距的归因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
        [2]张乐天.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