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智扶志”永驻我心 ——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 马利
[导读]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马利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一中学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我认为:教育是让“好的”更好,“不好的”也变好。
        从教28年来,我始终把学生的思想教育放在首位,“一个都不能少”。我就是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看到了家长所重视的“学习进步”。
        记得一届七年级,报名时见一个相貌特别丑陋的男生,让我有点发怵——他不光相貌不招人喜欢,而且衣着打扮也令人“刮目相待”,一看就是当今说的“扶贫”家庭。大概是因为这致命的原因,一天我都没见他抬起头。开学第一次交作业没见他的。我想,他刚从小学升到初中,大概不适应吧!第二天,还是没见他的。于是,我找机会和他聊,他只是低着头“嗯、嗯、嗯”地应允着。可是,第三天改作业仍然不见他的。
        我纳闷,语文作业又不难——其中一道就是“抄写重要词语并给加点的字注音”,难不成他连“抄”都不会。带着疑问,我“正儿八经”和他聊。
        可是,他仍和第一次聊时一样的反应。于是,我扶着他的肩膀,有意慢慢对他说:“孩子,老师理解你不交作业是有困难。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面对困难表露出的退缩!”他听了,抬起头瞥了我一眼,想说什么,但又低下头。就在他低下头的同时,我又扶着他的肩膀微笑着说:“如果你有困难,老师愿意和你并肩克服!”此时,他慢慢地抬起头来。我才看见他满眼疑惑,满脸无奈和羞愧……我心里“咯噔”一下,什么困难,让12岁的少年处于如此尴尬的境地?“不过,宝贝,只有你把困难说出来,老师才能和你并肩克服喽!”大概他觉得我不是他想象的那么“凶”,才从喉咙深处发出如蚊蝇飞过时微微的声音:“老师,你不要让我写作业,我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就不写字啦!”
        “什么?怎可能呢?”我吃惊不小!小学四年级,那正是淘气但长身体记忆极强的时间,怎能就“不写字”呢?叫我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可是,我能责怪他吗?
        我心痛得要流泪——多么可怜的孩子!
        我轻轻拍拍他的背,故作轻松说:“孩子,没事。尽管你小学四年级就不写字了,但不证明你现在不会写字!老师相信你!”哇塞,就这“相信”二字一出口,他完全抬起头来,看了我一眼,表情也舒缓了些许,说:“老师,您真的相信我?”好家伙,对我的称呼由“你”变成“您”了,有戏——我得到他的信任了!“当然相信了!你不信,今天就试着做作业,我们证明一下!”
        就这样,他答应做作业,并且是单独交给我。
        第四天早上,他诺诺地把语文作业本拿到我面前,我显出惊喜地右手给他点赞,左手顺便接过他递过的作业本。然后,我翻开作业本,就差没叫出声来——作业本上写的字不少,但毫不夸张地说我一个也不认识!
        请您试想,遇到这样的作业,您会是什么反应?又会如何处理?
        请看我是怎么处理的!
        “啊呀,孩子,看你还说你‘从四年级就不写字了',现在都能写成字;如果你现在开始,坚持写作业,肯定和其他同学一样写成好字!”他的脸上露出四天来我第一次看到的微笑。上课前,我拿着这“考住我的”作业:“同学们,看咱班×××同学,他说‘从四年级就不写字了',可他今天交来了作业。我们为他鼓掌!”全班响起热烈的掌声,我看到他幸福灿烂的笑容。
        就这样,他坚持做作业了,我也适时地表扬鼓励他,他的字也愈来愈有形了。有一天,他说:“马老师,我要自己写作文。”我看到他的习作,掉下了眼泪——他写的就是上七年级来受教育的过程和感激。
        2018届在七年级时我任(2)班的语文课。

常常不仅听学生们说,而且老师们也说(1)班有个李浩琦既不好管理,而且没法管理——不用说作业不交,就是上课也目无班规班纪。我也曾给相关的科任老师一些建议,结果是徒劳的。这一届升到八年级,我有幸接任(1)班的语文课,也就有机会直面这个老师学生心中的“硬茬茬”。
        我去(1)班上第一堂语文课,开课有意设置一个简单的问题,就叫李浩琦回答。还没等这学生站起来,全班几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哎——”。听到这刺耳的“哎”声,我就想到鲁迅笔下《藤野先生》里中国留学生看电影时的“万岁”“拍掌欢呼”,“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我满脸的茫然——课堂上回答问题,回答错了我们也不能嘲笑,更何况这学生还没回答,有这种怪音,这能是这个学生的问题吗?这是所有学生有问题!
        我改上课为思想教育。我从“毛主席讲过,只有两种人不犯错误,一种是没出生的,一种是死了以后的,除此以外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关键是犯了错误能够认识到错误,能够承认错误,能够改正错误,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很值得学习的”谈起,让他们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和错误,但只要我们把“缺点和错误”改了,我们的素养才能提高。
        然后,我又从有缘相遇的难得,相互帮助的益处、班集体应该树立“你荣我荣,你耻我耻”的集体荣辱观等方面进行思想感化。就这样,此后上课,再没听到类似的“哎——”声。可是,李浩琦本人也存在很大问题。于是,我就以同学们对他态度变好证明对他的尊重为契机,开导他首先要自己尊重自己,而且表示“老师相信你能做到”。    
        就这样的开导我坚持了一个月,他不光好好学习,还是我的好帮手。
        看看,“扶智扶志”永远在路上。
        2021届(2)班,我身为班主任,每位学生和其家庭情况我做了多方了解。学校响应扶贫号召,锁定了各班“精准扶贫”对象。于是又根据老师和学生“建档立卡”的人数“一对一”帮扶结对。我班的王研博锁定为我的帮学对象。原因是:“我家有四口人,父、母、妹妹和我自己。爸爸王伟华,,身患“强直性脊柱炎”和“风湿性关节炎”,去年在榆林市第二医院和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现在也只能靠药物维持身体,但还忍着病痛坚持当临聘保安月工资2千4百元;妈妈曹海红,身患妇科癌2016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做了手术治疗,至今每年都得大复查一次,平时每三个月去榆林二院进行相关检查,什么活也干不成,还得照顾妹妹。”他始终低着头,“我是一名贫困家庭的孩子,属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温'的对象。因此,我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王研博用低沉的声音说。我接到“分工”的第一时间,就把他请到我面前,和他谈生活,谈学习,谈人生……谈他需要的帮助。然而,他说:“马老师,我不需要帮助!”那眼神透出无助的目光。我心中一阵痛:七年级学生,长得几乎让我这“高个”女教师仰视了,可是他站得矮了半截,说话的声音还那么微弱,与他的身高太不相符了。“你需要帮助——勇气、胆略、自信等素养的帮助。”于是我给他讲刘禹锡的“陋室不陋”的故事,周敦颐“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范仲淹划粥苦读,少年毛泽东“身无分文,心怀天下”……他听着听着,渐渐地时不时略微抬起头看看我。我心中窃喜——帮扶“有门”。就这样,我有机会就和他或长或短、或东或西、或多或少地聊,主要围绕励志方面进行开导。家访捐钱捐物也是常事。就这样他的胆量逐渐大起来,也渐渐有了自信度。原来课间活动只见他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后来见他逐渐地站起来、又离开他的座位、再走远了……
        老师的快乐无非是就是看到学生的进步——看着一个个学生的进步,我就像欣赏自己写成功的一篇论文一样不由自主地点点头。
                                      2020.09.10
         参考文献
        《刘海藩:学习、继承毛泽东同志的优良传统》网址: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2009-11/15/content_18889566.htm)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