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军
邢台市南和区史召第一中学,河北 邢台 054400
摘要:在多元化的家庭结构中,单亲家庭的比例日益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单亲家庭孩子的健康成长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家庭的问题。若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被忽略,荒废学业甚至误入歧途,会给社会和整个国家带来各种不和谐因素。本文将探讨单亲家庭学生生活习惯的纠正问题。
关键词:当前家庭;生活习惯;纠正
导言
单亲家庭的学生并不都是学习困难的贫困生。他们也存在于优秀的学生身上,他们在道德和学业上都很优秀。这些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往往在班上名列前茅。然而,单亲家庭中这类儿童的比例很小。大多数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小学高年级时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甚至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令人担忧。
1 单亲家庭学生生活习惯的调查
1.1 独立作业习惯
由于缺乏家长的监督,很多中下游单亲学生都有不做作业的习惯,这也是导致他们成绩不好的主要因素。在检查家庭作业时,教师应重点检查孩子们的作业。除了是否完成,还要注意其准确性。即使他们熟读课文,这样的口头作业也应该检查。如果老师很忙,你可以安排班长或学习委员会来做这项工作。不要让他们在思想上对作业不加注意。如果有的学生就是不做作业,家长又照顾不好,只能利用学校的课间休息时间,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作业。对于未完成的作业,一定要补上,并给予相应的处罚,以免让他形成一种可以容忍的过度懒惰心理。
1.2 课堂学习习惯
在所调查的50名单亲家庭学生中,没有形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的占了近一半。其中差异最为明显的三项习惯分别为“课堂上能够自始至终认真听讲”;“一有发言的机会就会积极争取,希望老师叫到自己”;“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时能积极参与并交流意见”。在课堂上表现出色的学生往往是成绩优异、表达能力强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演讲或其他表演经常受到老师和学生的表扬,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如果他们有信心,他们会更积极地说话。从长远来看,他们会养成大胆说话的好习惯。单亲家庭的学生会因为家庭原因而缺乏自信甚至自卑。他们害怕被老师批评、被学生嘲笑,不敢主动发言。即使他们有勇气偶尔发表自己的意见,也可能因为回答错误而被老师否定,自信心也会受到严重损害。如果这样下去,他们就不会有主动发言的意识。当然,这样的自卑心理也会使他们根本不可能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只会闷在心里,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
1.3 专时专用、讲求效率的习惯
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在学习上“磨蹭”,做作业时心不在焉,花了不少时间。由于家里缺乏家长的监督,老师可以利用自学时间帮助他们制定时间表。当时间到了,他们可以根据时间表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让他们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家庭学习中。
1.3 积极动脑的习惯
有些单亲家庭的学生成绩不好,不是因为他们很笨。有些孩子很聪明。虽然有些基础性的问题因为粗心没有做好,但有些比较困难的问题对他们来说并不难。虽然这种情况很少见,但教师必须抓住机会,让他们在学生面前解释自己的解决办法。
2 单亲家庭学生生活习惯的纠正方法
2.1 家长方面
2.1.1 从思想上要重视学习习惯的养成
明白养成好习惯与考取好分数是渔和鱼的关系,习惯的养成远比某次考试取得较高分数要重要得多。小学阶段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如果低年级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到了高年级,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就更加困难了。不过,现在弥补还不算晚。只要坚持下去就会收到很好效果,千万不要抱有幻想,小学阶段习惯不好不要紧,等到上中学,孩子长大了,就自然会好的。习惯的养成是天长日久的磨练,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2.1.2 家长要分析孩子的自身情况
分析一下你的孩子在阅读、作业、听力、写作等学习习惯上,你的孩子有哪些养成了,哪些没有养成,哪些养成了坏习惯。还要切记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侧重点,一段时间内培养孩子一到两个习惯。比如,有些孩子有阅读课外书的好习惯,会告诉家长从书中读到的精彩部分。在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成为孩子们的忠实观众,和孩子们一起分享阅读的乐趣。如果觉得孩子的某个学习习惯还不太牢固,时好时坏,你就要加以督促,帮助孩子坚持下去。如果孩子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成绩,家长应该多加注意。所有的方法都应该因人而异。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和孩子的不同性格,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别人教育孩子的方式,即使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未必适合你的孩子。
2.1.3 与班主任老师多沟通
家长要把家里的情况如实向班主任老师反应,通常老师都会对单亲家庭的学生格外关心、爱护。在学生犯了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时也会注意方式、方法,因为有些话,本无恶意,但因为孩子较为敏感可能会对他脆弱的心灵造成伤害。有时,老师会在母亲节、父亲节和感恩节安排一些家庭作业,让学生为父母制作贺卡和准备礼物。对于那些单亲家庭,尤其是那些父母和父亲去世的孩子,这会让他们非常难过。因此,家长有必要向老师说明家庭情况,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2.2 教师方面
2.2.1 培养兴趣,一劳永逸
如果孩子对学习和阅读感兴趣,家长就不再需要劝说和照顾他们了。家长应该多表扬少批评,让孩子从学习中感受到成就感,也会喜欢学习。同时,我们也应该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2.2 了解情况,区别对待
从几所学校的调查来看,班主任承担了解决单亲家庭问题的主要责任。要帮助这些孩子走出单亲家庭的阴影,首先要了解他们的不同情况。对于那些胆小、自卑心理复杂的学生,老师应该多鼓励他,在课堂上,让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回答问题,在活动中给他分配一定的任务,即使他只取得了一点小成绩,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树立他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对那些脾气不好的学生,老师一定要多跟他谈谈,随时观察他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尽快解决;对那些敏感的学生,老师批评时一定要注意方式和方法。有时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会伤害到他们脆弱的心灵。
2.2.3 关心第一,心理开导
让这些孩子多参加小组活动。同时,可以通过单独聊天增加学生对父母离婚的认识,让学生冷静面对现实,通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异的学习成绩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地位。
2.2.4 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教师应秉持“没有坏学生”的信念,培养这些单亲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教育的力量显然没有普通家庭学生那么强,所以我们需要我们的老师在这样的孩子身上下功夫。习惯的培养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坚持不懈的抓下去,在形成习惯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反复现象,那要就反复抓、抓反复。
2.2.5 树立榜样,互帮互助
可以在班级为单亲家庭的学生找个学习的榜样,如果这个榜样也出自单亲家庭效果会更好。让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取长补短,向榜样看齐,学习榜样身上的好习惯。同时,作为榜样的学生也有义务帮助对象及时提醒他改正不良习惯。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一个竞争对手,让他在竞争中努力学习。
结束语
素质教育要求所有学生,特别要关注单亲家庭的学生。从上面可以看出,单亲家庭学生与智力相近的正常家庭学生在学习成绩上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缺乏学习和生活习惯。家长和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教育工作中多关注这些孩子,采取人文教育手段,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参考文献:
[1]苏思慧、金盛华《学习习惯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J].学科教育.2018,9:27-31
[2]仇凤琴,黄永兰,孙文英《犯罪青少年的父母养育方式调查》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7,11(4):2811
[3]王军虎《浅谈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实践与研究 2019,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