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发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腾桥镇邓坊中心小学 344126)
摘要: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尤为重要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数学的质量。并且在小学数学教科书中,很大一部分教学内容都和计算有关,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经常会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所以本文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计算能力 培养策略
一、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在小学阶段,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数学成绩的分值,很多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小学生,大部分都是因为计算分值不尽人意。[1]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于事物的感知能力本来就比较弱,对数学的敏感度也不高,看错数字、抄错题目、忘记进位退位是很多粗心小学生常见的错误,还有一部分学生计算完成之后忘记验算,这都说明他们对待题目不严谨、不细心。
此外,对于一些计算能力稍微好一点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于需要找规律或者估算的计算题目也力不从心。种种问题都反映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跟不上学生的发展,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会阻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造成恶性循环,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二、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对于思维逻辑能力还没有那么完善,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小学生来说,对于学习计算的兴趣程度直接影响他们对于学习数学的动力,所以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对计算的兴趣。
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要拘泥于课本,机械化的灌输数学计算公式和规律,而是要把计算和实际生活场景结合在一起,把枯燥的数学公式和知识转换成有趣又生动的生活情境,比如设立“去超市买零食,结账的时候要花多少钱?”这种贴合实际生活的计算题目,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是无处不在并且很有趣的,有“温度”的把数学公式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多元化教学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方法。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能力差,这都是大部分小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导致学生上课根本学习不到计算的基础知识,课后如果没有及时巩固和解决,问题越来越多,最后直接导致学生不愿意学习,所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尤为重要。
在使用教科书教学的同时,老师可以把书上的数学公式转化成立体生动的题目,比如小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做一个简易的动画,把加减法转化成树上有几只小鸟,飞走两只还剩几只这种生动的动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更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到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三)开展课内外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除了改善老师教学方式的途径外,还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小学生来说,适当的竞争和鼓励都是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老师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计算能力好的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计算能力,计算能力稍微差一点的学生也可以从中受益,并激励他们好好提高计算能力。比如,老师可以开展一个“我是算数王”的活动,并设立相应的奖励,让学生们进行小组比拼,老师现场出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轮流作答,积分高的小组获胜。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计算能力,也可以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四)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学生是一个学习群体,在一个班级中,肯定会出现计算能力优秀以及计算能力稍差一点的学生。对于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有些学生不愿意主动寻求帮助,把问题直接搁置,时间一久,计算能力只会越来越差。因此,老师可以根据各种测试的分数和学生平时的表现,多督促一下计算能力差的学生。
有时候老师太忙,可能照顾不到每个学生的情况,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让计算能力好的学生当组长,让他们监督和反馈组内人员的学习情况,定时反馈给老师,有针对性的解决差生的问题,从而带动计算能力差的学生。
除此之外,老师也要和家长积极沟通,家长是除老师之外陪伴学生最多的人。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和家长的引导密不可分。在发现学生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与家长取得联系,反馈学生的情况和问题,比如针对课后不好好完成作业的学生,老师可以让家长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在与家长的沟通过程中,老师也要把计算能力的重要性传达给家长,让家长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实现学校家庭配合教学,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懒散、不爱学习的问题。[2]
(五)听取学生建议,了解学生问题
除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之外,学生作为学习听课的主体,是对老师教学最有发言权的人,有时候同样的教学方法不一定适合大部分学生,这需要老师听取学生建议,不断优化和改善教学方式,寻找一种学生更适应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好的教学体验。
不过小学生一般对老师都比较畏惧,有时候可能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老师可以不定期开展座谈会活动,利用班会时间,让学生匿名把自己对于老师上课存在的问题或者自己想提的建议写到纸上,老师认真看完每一条建议之后,要结合实际情况总结自己的问题并予以改善。
除此之外,家长也是最能了解到学生想法的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多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反馈,比如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在作业末尾设置家长反馈栏目,让家长把想提的建议或者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写上去,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到更多有建设性的建议以及学生真正存在的问题。
结语:
计算能力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尤为重要,而提升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教师们付出很多努力。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对数学知识了如指掌,运用自如才能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听取多方意见和反馈,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断优化和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更好的听课体验。小学可以说是学习生涯的开始阶段,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这个阶段的引路人,教师要和家长一起努力,一起配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 胡绮.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小学),2017(5).
[2] 陈爱萍.浅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