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和艳
北大成都附属实验学校 610100
摘要:本文致力于探究新课标要求下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如何构建高效课堂,主张摒弃传统的“看书——讲授——做题——评讲”的复习课模式,寻求夯实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与活力课堂并重的高效复习课模式。
关键词:高三 语文复习 高效课堂
高三语文复习,并不等于“练习和评讲”,更不是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如果一味追求海量练题,试图将十个月的复习备考演绎为一场押宝式的赌注,将是劳心劳力,得不偿失。要想摆脱沉疴,复习知识点是“老酒”,但也应有新课该有的引导和启示,变枯燥为趣味,化被动为主动,抓住考点,规范解题,启迪思维,激发乐趣,老酒也要“新瓶”。本文主要以诗歌鉴赏专题之人物形象一复习课为例,探究建构高三语文复习的高效课堂模式。
一、以诗歌鉴赏专题为例谈复习课现状
高考压力,让很多教师和学生都精神紧绷,教师恨不得倾其所有,学生恨不得面面俱到,结果使课堂氛围过于压抑,事倍功半。以诗歌复习专题为例, 2016年四川省高考语文卷实行全国统一命制考卷后,诗歌考察分值由8分上升为9分(默写除外),分值比重的提升,也彰显了诗歌考题的重要性。但诗歌表情达意的含蓄性、语言手法的独特性,深奥难懂,却让学生最为头疼。因此,犯了“头疼症”的高三课堂,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缺少活力的学习主体——学生
学生的“毫无活力”主要表现在没有积极主动的去思考问题,投入课堂;没有全员参与课堂,或仅是几个人的课堂。面对难题,新课是没懂,复习时装懂,考试时就不懂。复习课堂基本是“默课”,学习主体都没有活力,即没有思考力,没有“动”起来,一堂课只能是低效甚至无效。
2、缺少激情的学习主导——教师
许多教师的课堂激情全部放在了新课,到了高三,复习课就只抓考点,一个专题的复习环节通常是看书勾画重点知识、预测考题形式,做题检测,评讲,再归纳知识点和答题模式。抓考点,抓分值,这四个环节本是没有问题,但却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或是接受意愿。学习的主导者少了活力,这堂课也不能达成高效。
3、只有“听”和“说”的学习环境——课堂
学生只剩下“学”,却没有思考“怎么学”;教师只剩下“教”,却忘了探究“怎么教”,这样的课堂还是收效甚微。如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开课归纳复习点,再比对诗歌练习,老师归纳方法和策略,这样的学习环境或是教学课堂,是灌输式的,缺乏启迪思考,学生知识不能迁移,考试也将不会有突破性收获。
二、以诗歌人物鉴赏复习课为例探究高效课堂模式
高三高效课堂的评判标准,从狭义上讲,就是课堂学有所用,检测中学有所得。高效复习课堂表现为教师引导有方,课堂环节相扣,重点突出,学生广泛投入,师生互动广泛。以下以诗歌人物鉴赏复习课教学设计环节为例,探究高三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1、明确任务,有的放矢;关注考纲,掌握考题
无论是新课还是复习课,有清晰的课堂任务,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让学生明确课堂重点,引起学生兴趣的有利途径。
绝对不能处处是重点,处处是难点,让学生抓不住要点。明确考纲对本堂课内容的要求,知悉此类型的分值。
2、撇开考题,首激兴趣;卸下包袱,轻松上阵
高三复习之所以千篇一律的“讲、做、练”,还是教师太“紧张”。教师必须要掩盖这种紧,让学生卸下思想包袱,轻松学习,更能把握考点和解题技巧。在诗歌人物鉴赏课上,教师以音乐和文字为学生描绘了一幅画面,让学生闭眼想象置身其中的感觉,初步感知拥有画面所描绘的一起的诗人应该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教师没有制造紧张,学生觉得很轻松,就位课堂找到了切入点。
3、撇开面纱,明确考题;再激兴趣,化难为易
当学生对设下的“陷阱”没有察觉,各自抒发自己观点的时刻,教师要把握时机,抛出考题:展示与描绘画面贴合的诗歌,给出问题,但要求学生分解问题。这一步非常关键,对后面课堂的教学影响至关重要,即将笼统的问,分解为多个用几个字或词就能回答的多个小问。结合诗歌的特殊性——诗画一体,将诗境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出来,小组合作探究,将一个问最终分解为了5个小问,即将问题“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分解为①人物身份是什么?②人物所处的环境(日常生活)是什么?表现出人物哪些特点? ③写了人物哪些行为、神态、心理等内容?表现出人物哪些特点?④哪些意象与人物密切相关?表现出什么?⑤怎样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怎样规范答题获得高分?
4、回归文本,合作探究;再次激趣,组织答案
这一个环节必须再三强调,要求找出原文,尽量原文作答。最好将问题设置为表格的形式,一目了然。分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个小组将表格完善的更好,更规范,各小组竞争有力,答案自然出来,得分自然高。
5、重点强调,课堂小结;知识链接,基础储备
3-4环节是复习课最为主要的环节,需要学生的高度集中,同时还需要教师的激趣导引,三次遇难,三次激趣,最终实现重难点突破。适时调动学生知识储备,形成新旧知识的结合,让学生能快速准确的答题。
6、预习检测,角色互换;修正反馈,规范答题。
相较于“看书(预习)——讲授——做题——评讲”这种复习模式,笔者更倾向于“习作(预习)——探究——点拨——修正——习作(巩固)”此种复习模式,即在没有教师讲授指导的情况下,仅凭已有的语文素养做出预习题的答案,在不受预习题影响下开启新一堂复习课,学生合作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答题模式和解题思路,再参照这个思路和模式,学生以阅卷者的身份或教师的身份批阅自己的答案,或以学生互相评阅的形式,再归纳总结出做题常犯的错误,引以为戒,最后再按照复习所学解题,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和答题技巧,提高得分。
三、小结
语文复习课,本是相当难以把握的。讲深怕学生不懂,讲少了怕学生失分。灌输式的、撒网式的复习课堂都不能成为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掌握解题技巧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一个永恒的探究话题,老酒换新瓶,只要激情不退,低效总归会高效,高效外还有更高效,语文复习课堂会“活”得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李晓萍. 语文教师如何运用语言艺术提高课堂有效性[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8) .
[2]怎样搞好高三语文复习[J].湖北招生考试报报,2011.
[3] 潘海燕. 打造高效的高三语文复习课堂[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