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琴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王充小学,浙江 绍兴 312363
摘要:班主任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对于优良班集体的构造,学生性情的陶冶以及他们未来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始终没有摆脱幼儿时期的一些影子。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带着玩的心态去参与,这也是低年级难以管理的主要原因。基于此,笔者认为,身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立足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心里特征以及兴趣爱好,采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方式进行有效的干预与指导,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达到陶冶他们思想品性的目的。本文以小学低段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为论述对象,针对手势在低段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提出几点浅薄的意见,以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手势;教育管理
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在学习活动中难免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 。若班主任一味采用吼叫、冷暴力等方式,只会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起到暂时的威慑,无法从根本上纠正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笔者认为,真正有效的教育必然是“润物无声”的。将手势引入班主任教育管理过程中,通过以“手”示意,以“势”导行,逐步拓宽他们的视野,熏陶他们的内心,在提升他们学习效率的同时,也能使他们自觉反省他们行为上的错误,进而有效干预和引导他们的行为举止,助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一、手势的内涵以及引入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性
手势即指“手势语”,手势自然也是一种语言,也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手势语在各行各业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如交警的指挥手势、比赛场上教练的判罚手势、音乐指挥家特定指挥手势以及特殊教育中的手势等等。手势各异、功能不一的手势皆是一种特定信息的传递和输出。
而小学班级教育管理中的一些手势,其形态大致分为四类,具体为:
1.形象手势,多用于具体描述相关事物;
2.象征手势,多用于描述一些抽象意义的事物;
3.情意手势,多用来传递情感信息;
4.指示手势,多用于干预和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
其功能大致可以分为描述、禁止、干预、引导等几个类别。基于低年级段的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利用手势,一方面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意识,这对于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将各种各样的手势引入班主任工作管理当中,相当于给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加上了双翼,强化了教师的教学技巧,同时有效规避了“吼叫教育”“放任教育”等方式的不足。通过这种即实用又简单的干预手段,长期反复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教育引导,更能起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值得广大小学低段班主任探索和尝试。
二、巧妙应用形象手势,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小,思维意识发展并不完善,对于班级活动中的一些事物认识并不完善,为了保障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完全可以有效借助手势语,来帮助学生有效认识和理解相关事物。
例如,在进行相关课堂教学时,交流和互动自然少不了。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清教育者本身的意图,班主任就需要从“提问”以及“串场”等多方面去下功夫,以帮助学生理解正确的互动方式。如,当要求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班主任的右手臂前伸,五指轻拢手心向上并轻轻向上抬起请学生站起来,待学生回答完毕后,班主任要先于其他学生鼓掌来带动其他学和僧,给予回答问题者充分的尊重和鼓励。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也就掌握了正确的互动方式,变得更加活泼开朗,愿意积极踊跃地发言,同时增强了课堂管理的效果。
又如,在组织学生排路队时,教师同样也可以利用手指来指示一、二、三等序号,从而让学生快速找到自己的队列位置,达到快速整队的效果。通过简单的手势引导,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一定的手势描述,让学生更形象的理解相应手势所传达的信息,加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为接下来的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一举两得;
三、象征手势的妙用,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低段的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并不完善,为了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完善他们的思维系统,教师就可以巧妙应用象征手势,来有效帮助学生树立抽象事物理解体系,从而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助力他们全面健康发展。
如,近几年低龄儿童溺水身亡的悲剧时有发生,这也给全社会的安全教育敲响了警钟。小学生年龄小,喜欢游泳玩水,因此,众多安全系数较低的水库、鱼塘、河道就成了他们假期游玩的场所。由于他们对“水深危险”这一概念并不能理性理解,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案例引导,辅以相应直观形象的手势以及动作来让学生明确“水深”和“游泳危险”的概念;为了加深他们的理解,还可以邀请几个学生上台来进行实际展示。通过教师手势的引导,做出“进入深水”“溺水呼救”等动作,从而有效培养他们的安全意识。
利用手势多给学生演示如气味、感受等抽象化的概念,提升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不仅能有效拓宽他们的视野,也同样完善了他们的认知系统,这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大有裨益。
四、多应用情意手势,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意识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内心敏感,情感细腻。所以,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教育行为审视。在学生出现违纪情况的时候,注重自身的语言和肢体动作的使用,多使用柔和的曲线手势,避免生硬的直线条手势,如轻轻弯曲手臂,抚摸学生的头部,避免引发学生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必要的时候还应多抱抱他们,从而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而当学生在取得一定进步时,教师更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利用鼓掌、伸出大拇指、举起他们的小手等手势动作,让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爱,提升班集体凝聚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会的时候,多组织学生开展几次情景剧,将鞠躬、抱拳、握手、礼让等多种手势动作融入其中,让学生在玩闹的同时,也能掌握相应的手势动作,从而使他们明白使用情意手势正确传递情感的方式,从而有效增强他们的礼仪素养。
五、指示手势的善用,有效指示方向和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
指示手势更多的用于有效指引方向等方面。如针对刚入学的小学生,给他们介绍学校的建筑布局、特定场所、绿色植被时,班主任必然会作出各种指示方向的手势。在指示方向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保持手指伸直和并拢,掌心向上,腕关节伸直,指尖与手臂成一条之间,随后再指向特定的去处,保证礼貌引导的同时,也能给学生指明正确的方位。
此外,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如一颗处于肆意生长阶段的小树苗,各个枝节的生长过于依赖天性,所以必要的“修修剪剪”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笔者认为特定指示手势的妙用,关键时刻对于干预学生的不良行为也有重要的影响。如,部分小学生喜欢在课堂上胡乱说话、开小差,班主任就可以利用“嘘”的手势,或者轻轻敲打黑白,指示教学内容的方式,来有效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午休期间,有的学生喜欢打闹,扰乱他们休息,班主任在巡视的时候,就可以做出禁止走动吵闹,和睡觉的手势动作,让他们自觉审视自身行为的不妥之处,从而起到干预其不良行为的目的。
总之,手势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低年级段的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在认知事物、思维意识发展等多方面存在不足,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当明确自身教学职责,积极将各种手势语融入教育管理活动当中去,善意的引导和干预,从而助力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手势语:学生思维与数学知识的隐形纽带——张齐华“认识千以内的数”教学手势语赏析[J]. 沈亚. 江西教育. 2018(17)
[2]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手势语的运用艺术[J]. 季高原. 考试与评价. 2018(05)
[3]聋哑人的思维模式与表达能力训练[J]. 倪一江. 云南教育. 1991(Z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