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肖辉
[导读] 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科技原创成分低,

        肖辉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410100)


        摘要: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科技原创成分低,质量不佳;培育合力不足,扶持机制运行不畅;定位不清晰,团队战略规划者素养不足。通过分析,认为要:补齐短板,构建起胜任力为核心要素的创业教师队伍;厚植文化沃土,做慢做细创业教育;理顺机制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创业教育体系;提升综合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真正的创业者。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问题;对策

        
        据统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自2015年举办以来,五届大赛共有947万名大学生、230万个团队参赛。第五届大赛共有来自124个国家和地区、4093所院校的457万名大学生、109万个团队报名参赛,[1]这是全球最大规模的创业大赛。自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来,中国的创业教育走上了快车道,在受教育人数、课程开设、师资培养、创业项目、基地孵化等多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成效明显。透过创业热潮,课题组成员发现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创业项目科技原创成分低,质量不佳
        创业是发现商业机会并且实现商业化的过程,通常意义上的创业它有两种方式,生存型创业与机会型创业,对我们现在的大学生而言,生存型创业所占的比例较高,机会型创业所占的比例不高,而且对于大部分学生的创业项目而言,基本上没有什么涉及到核心技术和优势项目的部分,科技含量低,[2],[3]如奶茶店、咖啡店、外卖、自动贩售机、自制甜品饮料、校园二手书网、校园旅游、健康诊疗APP等,成本不高、收益也不高,属于小本生意。这也折射出我们大学生创业并没有利用好,专业知识背景,学科优势以及所发现的商业机会,它折射出育人过程中的创业质量不高。
1.2创业项目培育合力不足,扶持机制运行不畅
        创业项目完成创意化以后进入到一个商业化阶段,它包括创意产品的落地,营销渠道的建立,财务运转以及持续商业化过程,它需要得到资金支持,营销战线架设,产品持续生产和服务不断深化,从目前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主要是资金缺乏,场地困难,产品与服务特质性不突出,营销难以破局,持续性经营成为挑战。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初创企业没有独特的产品与服务,产生不了客户黏性,这是内的原因;二是社会的资金支持、营销支持、以及其他帮扶机制没有很好的产生作用,帮助企业成长,这折射出社会外部环境不很友好。
1.3创业项目定位不清晰,团队战略规划者的视野与素养不足
        对初创企业而言,企业的定位是至关重要的,它取决与初创企业战略决策规划者的远见与思考,与企业的命运息息相关。如华为主做通道,它的所有产品手机、交换机、5G等均是围绕通道展开,阿里巴巴主做中小企业网上交易平台,其主要产品淘宝、天猫、花呗等均是围绕此定位展开。目前大学生创业大多聚焦在好赚钱,哪个项目来钱快,就围绕这些方面开展创业,从深层次而言,学生并未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创业,如何创业,凭借着激情希望创造传奇。从根源上而言,大学生创业的素养未达标。我们需要真正的创业者,能够为当下的社会解决实际困难,敏锐把握并引领科技变革与进步,持续生存发展壮大的战略者。正如沃伦·巴菲特所言:“公司所选择的市场一定要大,能够持续盈利,在切分市场有着良好的品牌分析度和排他性。”
        从全球不断走低的GDP增速以及外部创业环境的不断恶化,社会生居条件的风险增加,公共政策刺激市场的有效性走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相对变差,其中,对大学生创业的基本素养以及技术创新成为大学生创业越来越倚重的生存工具。
二、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至少带来三个思考:一是创业教育是否真正提高创业者的思维、意识、技能和素养;二是当下创业的外部环境是否给予创业者丰沛的支持;三是创业者的核心人物是否能够承担起创业的重任。
2.1创业教育在提高创业者的思维、意识、技能和素养方面存在不足
        根据我国现行的创业教育模式,有人总结出三种主体参与模式: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的高校自我运作型、依托创业园的技能训练型和政府推动型。[4]有学者提出跨学科视角下“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基本要点就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 充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5]也有些学者提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社会融合模式, 他们认为融合是最优级别的创业教育模式, 包含经济、文化、社会资本、身份四个方面的高度融合。[6]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一种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思维和体验,大部分的高校均是这种模式,课程以创业学学科为授课基础,以创业学逻辑为教学单元组织课程教学,辅以创业体验、创业计划书等教学内容。第二种是以提高学生创业技能为重点,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这种创业教育于创业实践,一般以创业项目为依托,按照商业化过程展开教学,同时创业导师等外部资源会同步跟进教学,属于定点靶向教育。第三种是以提升创业者的素质为目标,培养学生发现商机,提升人文底蕴,寻求合适的时机开展创业。这种教育模式侧重于使命培养、发现商机、拓展视野、聚合创业资源等。
        从创业的过程来看,创业教育对于创业者的意义重大,从实施主体而言,创业是一个创业者主动创造产品与服务的过程,应该以创业者的行动为主,创业教育可以给予创业者创业知识、创业思维、创业体验、创业实践,而目前创业教育的定位只限于实务层面,实践教学方式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教学体系,实践内容多集中在事实呈现或介绍经验,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深层次的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系统比较研究,普遍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偏重创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或者偏重创业实践的培训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存在着形式化、浅层次、边缘化的问题,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业教育实践差距较远。[7]通过对创业教育的实效分析,目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是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薄弱,创业育人目标不清晰,创业途径弱化,创业教育与专业和特定领域创业结合不紧密。从深层次而言,创业教育体现出师资教育的薄弱,但从根源而言,而是文化等软因素内隐教育力量的缺失,这种力量主要表现在社会价值观、习俗、对创业的尊重以及社会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
2.2学生创业的外部生态未能够给予学生真正支持
        从学生创业过程而言,学生创业向内需要外部资金、技术、人员、市场等的支持,向外输出最核心的是产品(服务),其次因为企业扩张过程中也需要投资、采购、场地使用等其他行为。从创意向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外部生态是否给予学生充沛的支持,还有哪些环节存在不足。根据候勇雄等的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创业学生最需要得到的支持为资金,广州大学生“认为哪一方面资源对大学生成功创业最重要”时, 发现36.7%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充足的创业资金是最重要的因素, 排名第二的是大学生认为应该为创业者联系企业和企业家、为创业者搭建人际关系网 (29.6%) ,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创业管理知识 (15.6%) 。[8]从现有的研究而言,创业教育给于创业者的机会、资金、技术以及发展路径上面的指导,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也影响到初创企业输出成果,以此,培植一个好的创业生态系统,是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创业课程、师资、项目、基地等可以通过量化考核,而一种有好的创业生态系统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


2.3创业团队的战略规划者核心素养缺乏
        创业团队是创业项目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其中创业团队中的战略规划者承担着创业目标、终极价值、产品线以及技术优先保障等,它是整个创业项目中最为关键的人物,他的知识与远见,以及对未来商业的基本分析,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和生存空间。核心人物应该具备四大能力:解决创业初期现金流匮乏保障资本供给;完成初创企业人员人事战略布局;通过持续产品与服务提升技术化水平及核心优势;通过战略化指引抢占未来市场高地。严格意义上讲,初创企业的战略决策者决定了企业能否生存下来,从目前大学生的创业案例中来看,能够真正具备初创企业核心人物的创业技能尚有差距。当代大学生创业者群体表现出的激情、对财富的渴求以及加快企业成长的措施,成为最具鲜明的特征,但是,他们群体中所呈现出来的弱势同样明显:企业无终极价值;财富的渴求高于内质,甚至于产品品质与道德;对未来无清晰的洞见;缺乏创业产品与服务的核心技术优势。尤其在今年新冠疫情和持续中美贸易冲突的背景下,初创企业发展之路更为艰辛。
三、多措并举,解决大学生创业困难
3.1补齐短板,构建起胜任力为核心要素的创业教师队伍
        我国当下大学生创业教育最缺乏的就是师资,从胜任力要求的而言,创业教师应该具备五大能力:教育学、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教学能力;创业学为理论支架的学科理论素养;指导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推进能力;敏锐感知外部世界和科技进步的信息素养;学生创业项目领域的专业知识能力。高校决策者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形成创业教育是高校育人核心功能理念,要将创业教育师资培养纳入全校师资培养规划之中,要在人、财、物等核心要素上给予创业教师倾斜,要打通专业教师与创业教师的边界,淡化授课时间、坐班时间等校内规范的松绑,放开创业学授课的理论课堂要求,给予创业教师实践项目推进的校内资源支持,建立创业教师人才梯队。要加大对创业教师胜任力考核,形成流动机制与淘汰机制。
3.2厚植文化沃土,做慢做细创业教育
        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呈现出对财富的渴求,是社会浮躁的真实折射,需要加大文化滋养,立德树人,平衡创业机会与风险之间中值。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9]人类文化内容指群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工具,附属物、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学艺术、规范,律法,制度、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精神图腾等等,它包括物质文化、哲学思想(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文化对于创业者的影响更多的是内隐而持久的,其中社会主流的价值观念、信仰、以及族群的规范、约束和家庭教育教养的方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者和创业输出。目前我们的创业教育表现为激进式创业教育,过多的借助与项目、资金、科研、基地等可衡量的指标化手段,它的直接功效表现为参与受教育的学生人数增加,创业资金、导师、孵化园、课程开设全速推进以及大量创业项目开花运行。于此相对应的对于学生创业内在素养以及注重创业项目本身的科技核心优势与技术引领打磨还需要夯实基础,加大文化对创业者本人的教育与熏陶其实是可为的,需要做到的是:尊重历史与文化传统;培养科技进步与改变生活影响与体验;倡导健康与文明的价值主线;给于创业者尊重;培养学生反思及主动性;加大对技术及技术操作规程的培养,支持民间非正式群体及公益组织的学习会、交流会,注重家庭教育对子女创新创业的培养。
3.3理顺机制体制,形成富有效率的创业教育体系
        从创业的外部机制与体制而言,要从政府主导的刚性创业模式向社会多方参与弹性创业模式转变,要形成社会多方利益主体收益均衡的动态发展体系。从政府而言,是统筹、设计创业参与过程各方利益主体的收益比,如创业风投资金,在完成初创企业产品定型与稳定收益后如何退出,目前证劵市场已经承担起主体责任,但是其他小型风险投资其资本退出的制度体制与保障机制还需发力,如风投资金进入初创企业并未完成IPO,如何通过股权置换机制获取收益;增加小额贷款的渠道,调动民间贷款与天使机构参与项目成长深度融合;从创业导师而言,要加强对企业家群体的引导,尤其是功成名就之后如何回报和感恩社会,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培育了大量的企业家,但是对企业家精神凝塑以及企业家群体名利尊重还需努力;政府还需要加强创业教育机构及公益组织的扶持,最核心的一点是要能够激发民间创业教育机构及公益组织的自我生存能力,对公益性创业教育机构募集资金进行政策敞口和税收减免;依托地方产业优势,建立高校,创业导师,孵化基地与课程的四方联动机制;加大社区成熟化创业教育机制体制建设;扶持公益性创业困难与问题解决的法律帮扶机构。
3.4提升综合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真正的创业者
        所有的教育最终归结为对人的培养,其中综合素养应该是全方位与多方面的,我们培养的创业者应该具备以下素质:良好的价值观,创业是成就自我,帮助他人,发展社会的长期持续行为,任正非强调:“华为追求公司长期价值,其商业模式是长期保持饥饿状态,不谋求赚大钱”[10]P19-20;学会对自我分析及现实评价,识别合宜的创业机会,创业者应该具备对自身及现实社会客观而理性的评价,发现商业才能及社会需求;学会对未来社会的清晰洞见,优秀的创业者应该能够看到未来行业、市场以及创业项目可能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学会调整企业目标以寻求人、资源、产品以及市场的平衡。“企业管理关键是面向市场做要素整合,把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研发、生产制造、企业内外产业链等面向市场竞争的所有资源和要素有效的整合起来,并在市场竞争中获胜。”[10]P60;紧扣产品线的技术与社会同步发展,谋求产品长期技术领先优势,通过不断技术创新与科技变革,谋求产品持续技术进步与迭代,融合社会需求与产品创新特质;学会平衡企业人、事以及资源,实现内部良好的创业生态,要实现资金、管理与技术特质、场地空间、产品或服务平稳化运行等内部要素的有机融合;通过持续化的利益分配法则,促使产品线系列的外部环境得到优化,实现消费者、中间商、政府管理部门良好运行。《淮南子》曰:“是故圣人内修道术,而不外饰仁义。”[11]创业教育应该加大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内在价值观、思维、感知世界、管理等多方面才华的熏陶与培养,搭建自主平台让学生“自己思”,学生学会在思考中认识自己和所处的时代;运用信息手段让学生“放眼看”,通过信息刺激,让学生看到生存的社会,存在的商机及产品可能;营造浓厚情境让学生“试一试”,鼓励学生自己去尝试做一些实践,改变自己。
        大学的功能正在经历着育人、科研、服务社会和培养创业者多重功能转变,二十一世纪的以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宇航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为先导的科技变革正在越来越深刻地变革着我们的社会,大学生创业承载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就业质量提升的重任,我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定可以建设一个涌现大量优秀创业者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熊旭,唐佳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落幕[EB/OL](2019-10-16)[2020-03-29]http://edu.people.com.cn/n1/2019/1016/c1006-31403708.html
[2]张慧,大学生创业如何突破局限性[J].现代企业,2020年1月,128-129
[3]王蓉,李锦,张会洁.辽宁大学生创业与创业教育问题调查研究[J].辽宁经济2019,(12),58-60
[4]董世洪, 龚山平.社会参与:构建开放性的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教研究, 2010 (2) :64-65.
[5]胡相峰, 杨亚军.阎大伟.“融入式”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建构[J].中国高等教育, 2012 (17) :45-48.
[6]李远煦, 黄兆信.从“融入”到“融合”:高校创业教育的社会融合模式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4 (1) :76-80.
[7]谭立章,钱津津.以创业实践为载体提高创业教育实效性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40-143
[8]候勇雄,等,大学生创业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基于广州市大学生创业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5,(13),61-64
[9]百度百科[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文化/23624?fr=aladdin
[10]黄卫伟.价值为纲—华为公司财经管理纲要[M].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9月,P4;P19-20,P60
[11]陈广忠.译注 淮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1月,P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