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教学开启高中地理高效课堂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于洋
[导读] 地理可以推进素质文化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

        于洋
        黑龙江省拜泉县上升乡中心学校  164700
        摘要:地理可以推进素质文化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让学生可以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可以说是高中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科目。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时代发展对地理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因此作为地理教师必须要响应教育改革发展提出的需求。每一位地理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能力,也只有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素养得到不断增强,才能够实现新课标提出来的“教书立德育人”标准。
        关键词:多元化教学模式;高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是一门以人地关系为主的学科,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到了地理学科的两大特点:综合性和地域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地理学习需要综合发散的思维。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学生把地理局限于文科范畴,再加上初中地理知识的片面性,导致学生忽视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在面对新问题时茫然无措。
        一、地理学科素养的应用
根据上文的描述,地理教师核心素养体现出了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教师必须要具备的价值观念和品格。新课改中明确指出,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地理核心素养,这就意味着,教师必须要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地理学科素养作为地理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同素养之间有着不同的应用表现。
        2、学生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时期,由于地理这门课程所占得考试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最终也会得到一个相对来说可以接受的分数,从而埋下了种子、到了高中,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高中时期,没能够及时的改变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在猝不及防的时候地理学科又加重了在高考中所占得分量,导致学生根本无法适应这种节奏的地理教学。而高中的地理知识明显加大了难度,更进一步的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抵触心理,不愿意听课,更不愿意去主动的吸取知识内容,使得地理教学变得更加困难。
        3、缺少教学实践
        地理知识往往是抽象的,是没办法在课堂上具化的,是需要学生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的。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现代的地理教学课堂往往缺少实践,无法真正的达到让学生走出去,去感悟、去体会、去了解,去明白书本上的概念和理论在生活中应该有的样子,只能够凭借自己的想象对知识内容进行理解,这就造成了学生没办法很好的吸收知识内容,长此以往下去,地理知识的学习就变成了从理解记忆到死记硬背,非常不利于学生学习。
二、构建高中地理高效课堂的多元化教学策略
        1、全面提升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
        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非与生俱来,需要经过长期的教育与培养才能形成,而课堂是主要的培养阵地。因此,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实践进行大胆创新。对于学生地理知识素养和学习技能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解读地图的能力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从而强化人地协调观,准确捕捉人地关系。
        例如,在对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进行教学时,针对各个地区的农业种类因当地地形与气候而不同的状况,教师可以通过地图板块直观地将各个地区的环境特点进行划分,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制作简易版的世界地图拼图和中国地图拼图,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对地图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巩固相关的地理概念。
        2、运用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索能力
        高中地理课堂的授课内容与方式相较于初中更具开放性与实践性,这与学生的成长密不可分,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质进行有针对性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教师能够加深学生对地理环境和生活联系的认识,借助生活化元素的融入可以创设更多的教学形式,这对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探索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都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教学“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展示世界各地对水的使用情况以及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或者通过图片和新闻报道等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水资源的短缺对人类生活和植物生长带来的影响。这样就能让学生树立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水资源合理运用的各种方案。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了解生活中水资源的利用,从自身生活经验出发进行自主探索,从而正确认识水资源的作用。
        3、情境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辨热情
        中学地理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他们对事物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至关重要。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好教学材料(为课堂教学服务),课堂上用情境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在发现中理解知识的内涵,并与头脑中已有的认知体系建立联系,提升问题意识,从而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新的体系。这样,学生不仅把握了新知识的内在联系,还把握了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比如,以“热力环流”这一节内容为例,热力环流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在讲授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烟雾飘动实验”,在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准备实验器材,包括一个长方形的玻璃缸、塑料薄膜、热水一盆、冰块一盆、香、火柴等。实验开始时,教师组织各组将热水和冰块分别放在玻璃缸底部两侧,之后用塑料薄膜密封顶部,将装冰块的塑料薄膜上方开一个小洞,把香点燃后,放置其中(注意实验安全),静候一分钟,各组分享看到的实验结果,即烟雾如何在玻璃缸内飘动。通过对观察现象的思考、分析,学生高效地理解了课堂知识。
        4、互联网背景下针对式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中可利用视频软件对教学过程进行记录,针对知识疑点、难点进行详细解析,如学生在课堂上未详细了解到知识点,可在课后通过对录制视频的播放来反复学习了解,如此不仅能节省教师课堂复习时间,还能让学生反复进行学习,不断地复习,最终提高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率。除此之外,教育行业的发达,在“互联网+”技术的影响下,教育网站蓬勃发展,这些网站发布了很多教学视频,学生在空闲时间可自主查找,也可以利用此进行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或者根据视频内容来掌握自身对知识了解程度,根据此来制定针对性的复习计划,从而做到查漏补缺。
三、结语
        总之,教师要探索出更好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地理课堂中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体验到自我的充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优秀,教学才会更有效。
        参考文献:
[1]陈云素.新课改下高中地理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探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8,(5):61.
[2]邢维林.多元化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8,(4):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