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忠
重庆市开州区河堰镇岩水中心小学 405426
摘要:小学体育是小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也能提高其体育道德素养。本文通过论述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现状,指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授课模式,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上积极的融入体育游戏和比赛,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体育运动兴趣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不断发展,体育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在体育中锻炼好身体,同时也要增强其体育核心素养,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受到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以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教学为主,中间存在大量填鸭式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不高,体现不出体育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本文针对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方法,希望对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新课堂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兴趣爱好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强,他们不喜欢循规蹈矩的生活,更喜欢富有挑战力的活动形式,这是他们年龄段体现出来的特征。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分析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情,针对每名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性,制定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体育自学、互学和展学活动,让学生自主的融入到体育环境中,激发他们运动的兴趣。比如在教学足球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首先采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伟大足球运动员的视频资料,将其背景、成长过程、努力拼搏的情况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体育竞争意识,也可以借助我国古代的蹴鞠运动,将足球的发展史讲给学生,提高其爱国主义思想。通过这些足球知识导入,学生在接下来的系统训练中就会更加刻苦,团队意识也会提高很多。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传统的示范式教学,在学生掌握足球基本运动技巧后,通过设置“三对三足球带球跑”“足球脚内侧传球训练”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感受到学习足球的兴趣,进而对体育运动产生好感。
二、通过运动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兴趣是小学生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将多彩丰富的游戏和小比赛融入教学中,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很大。
比如跳绳是低段学生的一项常规体育项目,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自己当裁判,让同组之间进行跳绳比赛,看哪个小组总成绩最高,给予适当的表扬,对于名次靠后的小组,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帮助他们找出跳绳中存在的问题,现场指导,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同样也可以让学生自创一些体育小游戏,比如“绑脚跑步”“夹气球跑”等,学生在这样的团队小游戏中不仅会增强自己身体的协调性,也能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懂得体育运动要想取得好成绩,不能忽视团队合作的力量,逐渐的发展其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游戏和比赛中,教师要适当转变自己的角色,由传统的课堂主导者变为引导者和策划者,将手中的权利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其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再通过引导开窍的方式,让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进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分层教学,改变评价方式
传统小学体育教学都是大合堂的形式,教师并没有充分分析学生的身体差异性,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上积极性不高。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比如在实心球投掷教学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不同的,如果采用同一个标准,肯定会影响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以按照学生体力和身体素质,将其分为高、中、低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安排不一样的投掷距离,提高学生投掷的兴趣,小组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当低能力组学生达到相关要求后,可以顺利的进入中等能力组,通过分层式的教学,学生都能在体育运动中保持注意力,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学评价是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摒弃“唯成绩论”的思想,结合体育新课改的要求,从多方面给予学生积极评价,比如团队合作意识、思想品德情况、体育竞争意识、吃苦耐劳精神、体育组织管理能力等,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身上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在体育学习中做到扬长避短,发展自己的个性。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与健康课在小学教育中受到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体育素养。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单一、评价机制不完善等,影响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下一步,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秉承“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最终打造高效体育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国润.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J].学周刊,2018,363(15):152-153.
[2]沈诚康.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影响[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9(16):38-39.
[3]陈秀云.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改革的经验探究[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000(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