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
安岳县九龙九年制学校 642364
摘要:案例教学可以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王牌教学模式,除了案例教学本身更具吸引力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独特性也密切相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将案例教学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已成为老师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本文将对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初中教育;案例教学;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应用案例教学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势
(一)激发兴趣
兴趣主导《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受学生欢迎。相比于其他学科,《道德与法治》课程说涉及到的专业术语更多,对于涉世尚浅,缺乏经验的初中生来说太过生疏,单纯言语说教很难触动内心和刺激神经。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配上相应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会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拓展视野
由于缺乏实际体验与亲身经历,初中生法律道德常识几乎为零,其意识也不是很强,虽然在互联网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对相关知识会略有耳闻,但由于网络上的东西多半缺乏专业理论的支持,加之自身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有限,因此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与理解也存在一定认知上的偏差。案例教学是真实社会事件的反应,能更容易产生共鸣,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不仅能了解到更多的法律常识,还能加深对社会的了解,对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二、道德与法制案例教学的方向与技巧
(一)案例教学方向
1. 校园案例教学
校园案例就是将校园内的各项组织活动当成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案例,比如活动调查、校园文化节,以及各类形式的比赛,这些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应用案例。校园教学案例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体现了丰富的校园文化。
2.社会案例教学
社会案例教学所涉及的内容全部来自社会问题,一般我们会建议学校和老师定期组织学生走街串巷,面向企业和社区搜集相关学习资料,以增加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有些学校受自身资源条件限制,可以无法这样做,那么就需要老师主动搜集一些真实的社会案例,最好是学生感兴趣,或大家都比较了解的话题。
案例教学的效果基本上取决于案例的选择,恰当的案例会事半功倍,不恰当的就是适得其反,所以案例选择是关键。
(二)案例教学技巧
1. 从生活中筛选案例
案例要典型,要具有代表性,既要能够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又要尽量靠近学生日常生活,这样体会才更深,教学效果才更好。生活中的案例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通常情况下老师会选择那些积极的案例用于教学,其实这样并不利于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如果不能够了解社会的“阴暗面”,又如何去全面认识社会呢?之所以有道德与法治,说明我们的社会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认清社会问题的本质,才能寻找办法去解决。
2.从网上筛选案例
相比于留意身边的人和事,人们对“网络上的事”更感兴趣,学生也不例外。考虑到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观点莫衷一是,很容带坏心智尚未健全的初中生,因此老师在筛选案例时,要尽量找那些科学可靠的,有理论依据的案例,或者是一些能够引起强烈反响的案例,比如“996工作制”,“007工作制”,虽然国家并未明文禁止,但它们的确严重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当代初中生该怎样看呢?
三、案例应用
在教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课时,我在正式教学开始前列举了代表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的几个重要事件,并让学生尝试去分析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的原因。由于学生在历史课上已经详细学习了二次世界大战,所以他们对这段历史还是比较了解的,从而很容易联系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问题上。但在讨论过程中有学生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既然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那为什么美国要向日本扔原子弹?这样不是违反了初衷吗?”还有同学问道:“老师,希特勒为什么要屠杀犹太人?一战后不是已经大力制裁德国了吗?为什么希特勒还能够制造出那么多的武器,组织起庞大的纳粹党?欧洲其他国家为什么不去制止?”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我并没有立刻给出答案(其实有些问题我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而是引导他们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然后把问题引到人道主义上来,置于美国为什么要扔原子弹,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辩证这去看。
结束语:
从效果上看,案例教学的积极作用还是非常明显的,学生会在案例学习中不知不觉地展开对问题思考,甚至有些问题深奥到连我都回答不出来,但我并没有感到不好意思或愧疚,这恰恰说明学生在努力学习,认真思考。案例教学能够反映出更多社会、历史、人性方面的问题,这对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他们能在案例学习中获得更多思想和精神上的启迪。
参考文献:
[1]李西臻,牛春岗.浅析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4):163.
[2]梁英平.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风,2020(12):61.
[3]徐丽岩.案例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9(3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