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的思考与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吴夏宁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目前全部使用统编教材教学

        吴夏宁
        广西玉林市玉州区第八初级中学   5370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目前全部使用统编教材教学,但很多课堂仍存在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得不到保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以身作则引领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方向,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谈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相关从业人士参考。
        关键词:分析能力;初中;道德法治应用;方法
引言
        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多样的活动形式,使学生能够体验不同的场景及情境,并在获得体验后加深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将知识内化为品格,外化为行为习惯,最终回归于实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运用思维导图训练学生思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改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促进对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一、建立课外体验式教学体系
        与课上的体验式教育不同,课外体验式教学是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中去,亲身体验,亲身感悟,进而通过真正的体验来达到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预期效果。课外亲身体验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以在校外进行。
        第一,校内亲身体验。校内亲身体验主要是指在课外、在校园内组织相关活动,通过活动的筹备、举办来达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如:教师组织学生以“尊重身边同学,拒绝校园暴力”、“疫情居家的规则意识”“向国家勋章获得者致敬”、“纪念9.18,弘扬抗战精神”等内容为主题展开相应的课堂大讨论、思维导图作品评选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利用课堂、主题班会课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对人际交往、价值观追求、情感培养的问题,能让学生关注身边的问题,运用尊重他人、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及后果等知识去思考校园、家庭、社会、国家建设的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第二,校外亲身体验。校外亲身体验教学法主是利用地域性资源及其便捷性,让学生参与到校外各种实践活动中,并在校外实践过程中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关内容的教育,让学生亲身感受。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专业来选择不同的实践方式,也可以选择一些不要求专业的实践活动,如:去到养老院、孤儿院、特殊群体组织等不同的机构进行实践,让学生在养老院的慰问中感受生命的真谛,在孤儿院中感受奉献的意义,在特殊群体中感受尊重与关爱的价值。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之后,写一份关于实践的报告,在报告中阐明自身对实践活动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并对其未来进行畅想,做到知行合一。通过倾听、观察以及动手等实践方式,会对学生产生更加直接且积极的影响,比如:通过养老院的关怀实践,能够让那些习惯了当大小姐、大少爷的大学生改变原本对父母不尊重的态度,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态度,对其错误的思想进行纠正,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提升道德与法治课堂参与度、强化体验
        新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全新标准和要求,应让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主体并特别注重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内心体验,激发学生可以积极主动的展开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探究和获取,扎实掌握道德与法治课程理论知识的同时切实推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高。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运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就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实现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自主探究,让学生在与组内成员相互协作、启发和探讨的过程中,获得全新体验、不断完善自身,获取新知的同时自主思维、协作意识、语言表达、人际交流等多方面获得有效发展。比如,在讲解《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并鼓励学生对教材展开自主阅读和分析。当学生对本课知识和目标有所了解后,再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展开本堂课知识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同时教师应给学生设置合作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组内围绕任务展开探讨,学生们在任务的引导下,对社会当中遵守规则以及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展开激烈探讨。让学生从自身出发,充分表达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从而在合作体验过程中深刻的理解本课知识。
三、利用思维导图教学法,提升学生分析能力
        思维导图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思维扩展的有效途径,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利用思维导图对课本知识或社会热点、专题学习、社会实践进行发散,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学生对热点材料的分析、设计问题、解答问题能培养学生对教材、社会热点的分析能力。可以指导学生熟悉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单元知识梳理和总结,学生能自主应用于单元复习。也可以通过布置思维导图应用的训练内容从单一的归纳知识向多向度开发:专题学习、方法归纳、阅读笔记、拓展应用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感悟”“香港国家安全法的制定”“新冠疫情防疫与课本知识链接”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思维,对学习进行个性化探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也得到了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训学生分析不仅做到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通过应用体验式教学,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了相关的知识,更提高了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于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钟晓霞.为成功智力而教[D].上海师范大学,2020.
[2]汤小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资源整合运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3]冯丽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