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艳
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马场中学561404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以科学素材为媒介,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的新趋势。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初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具体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等几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教师的重要任务。基于此,以下对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物核心素养;初中生物教学;培养分析
引言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初中生物是学生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养成健康人文态度的综合学科。初中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理性思维的锻炼、科学探究水平的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几方面,具体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等几方面。教师要将对初中生生物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人们对生命现象的看法和认识,包括生命价值等方面。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现丰富的生命活动形式,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进而促使学生运用生命观念去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例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这节课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呈现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从出生到老去的整个生命形态,从而促使学生结合它们的具体生活习性来总结出它们的主要特征。教材中是以青蛙为例来讲述两栖动物的,成年青蛙会在水中产卵,这就是青蛙生命的初始形态,然后卵慢慢变成小蝌蚪,小蝌蚪慢慢长出后腿,长出前腿,尾巴逐渐消失,就变成了成年青蛙。小蝌蚪是用鳃呼吸的,所以小蝌蚪只能在水里生活。而成年青蛙的尾巴和鳃是会消失的,它们会生出四肢和肺,所以青蛙会在陆地上生活。教材中是以蜥蜴和乌龟为例来讲述爬行动物的,爬行动物终生都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当学生们理清了各个动物的生命形态特征,学生就能很好地展开分类。多媒体课件模式下,学生能够直观观察到某一动物的整个生命历程,学生会用生物学的观点来解释动物的生命现象。
二、开展探究活动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围绕着学生的当前学习现状以及生活当中的各种真实情境,借助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实现方案的探究。学生可以借助团体合作的方式主动去搜寻相应的资料,并实现方案的学习,应用多种方式对实验过程实现数据的记录,例如应用数学方式实现实验结果的分析,并应用科学的语言对实验结果进行表述,此时同学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沟通。以科学的探究能力培养方式,按照时间与空间的特征实现探究性教学。在具体教学中可以突出课堂内与课堂外两种教学方式。课堂内的教学主要是以实验课程为主,课堂内的探究实验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一定的示范,例如实验的目的、方案的设计以及实践方案制订、数据的记录、整理与统计等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引之下完成。学生以分组方式参与探究分析,并进行有效的交流表达,借助共同协作的方式完成探究活动。在课堂外,则是以生活为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基于生活提出问题,应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所掌握的方式提出假设后进行分析。学生可以自主的设计、实践方案,同时根据方案的实施情况记录数据,应用数据实现相应的统计。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探究性帮助,尤其是在周末可以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提供一定的指导,如实验的过程应当如何控制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活动能力,为核心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小组合作是新课标中极力提倡的学习方法,因为现代社会的分工非常精细,所以个体之间必须要加强合作互助。而且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化思维会促使学生不断矫正错误思维,会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定的理性思维。因此,初中生物教师要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而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形成理性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重难点。如《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索鱼类的运动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可以在教室内直观呈现鱼缸以及真实的活鱼,促使学生运用放大镜,观察鱼的呼吸与运动。学生可以互相交流他们观察到的金鱼的口和鳃盖交替张合的动作,互相交流他们观察到的鱼类的主要特征。
结束语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高度重视核心素养的体现以及培养。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从情感层面上实现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还可以从课堂氛围、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陆菊根.生物核心素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培养分析[J].知识文库,2019(24):171+174.
[2]唐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10):84.
[3]缪华.浅论“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落实[J].考试周刊,2018(43):151+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