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云飞 张红博
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要:把“工匠精神”与技能型的人才培养相互融合才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也是高职院校能够持续发展关键。所以教师除了传授高职学生技术技能以外,还需要充分地培养其“工匠精神”。本文将对校企合作下高职教育“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探究,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教育;工匠精神;技能型
引言: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教师为了更好教育学生就应当转变以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在时代发展历程当中寻找一种适合学生们的学习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朝着更好方向发展之外,还能够有效地落实他们在课堂当中主体的地位,让更多学生喜欢学习、热爱学习。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地探索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培育体系,在培养人才当中重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水平之外,还应当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进而达到国家对技能型人才要求。
1工匠精神的内涵
1.1精益求精的严谨精神
在现代的社会,精益求精就是一种职业的态度,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现代社会愈来愈寻求产品或服务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工匠精神其蕴含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恰恰符合现代社会对品质的需求。此外,精益求精的背后就是一种严谨态度,现阶段生产发展的方式已然开始由过去粗放式的发展逐渐地转变成精细化的发展,产业的进步对从业者会提出来更高要求,精细化的生产,能够不断地打磨着产品的质量,其己经成为了如今社会共识。精益求精,其意味着务必需要严谨且细致,丝毫不可以具有“差不多”心态;它还会要求从业者需要树立精品的意识,不断地提高自身技能的水平。
1.2开拓创新的创造精神
创造精神就是现代工匠的精神灵魂,创造就是我国社会进步动力。人类历史就是一部蕴含着不断地创造的发展史,我国发展进步是不能够创造作用,工匠精神还需要包含着创造,对现代社会发展,创造价值及意义越来越大。此外,社会各界均要有创新发展的意识,工匠精神应当将创造包含在其中,不断地开拓进取创新创造。
1.3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
对于工匠技术发展而言,学习技术的理论,再进行有效实践,才是提升技术能力以及增长才干最根本的途径。技能的学习把握,不只是依靠理论知识那么简单,流于理论方式技能的学习,无法真正把握技能,更加谈不上提升以及进步。此外,工匠在技能学习当中,充分进行实践,才可以真正感受所学到技术内涵,工匠需要在实践操作当中解决新问题,才可以真正地提升自我,达到知行合一要求。
2校企合作下高职教育“工匠精神“技能型人才培养举措
2.1创建多维合作的平台
校企合作应当打破合作模式与框架,改变以往的合作内容以及单一的形式,在人才方案、教师队伍建设以及高职学生实习、就业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为了能够提升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性,高职院校需要成立由企业专家参尤其是聘请企业的“大师”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和企业“大师”面对面地沟通,才可以了解到行业企业需要怎样人才,以行业企业需求作为导向,开设专业。“双师型”教师有效培养需要校企共同合作才可以实现的,院校要求高职教师到企业参加企业自身生产实践的活动,强化教师实践的技能,使得教师能够实地接触企业先进技术以及工艺,增强课堂教学实践性,促进学生对新设备、技术、工艺的掌握,促进技能的提高。同时,高职学生的实习与就业的过程当中要紧紧围绕企业要求进行创新精神培养,聘请企业“大师”把自己实际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教育其能够在工作中具有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2.2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工匠精神”的高职人才培养体系
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的目的就是可以使得学校以及企业能够深度地合作,形成良好培养系统,促进人才链、教育链以及创新链紧密衔接,提升教育质量和就业质量。通过和企业联合展开办学,共建一批实训基地,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试点示范,实现高职院校按照市场的需求或者企业的要求来设置教学目标以及培训内容,对学生展开订单式的培训,最大限度地培养贴合产业发展要求的技能人才。并且能够在培养期间选拔出一批具有着刻苦专研工作作风的高职学生加以培养,还能够作为具有着工匠精神种子的选手,并且给予政策优惠,使得其可以继续地专研此项工作,这对工匠精神培养具有着重要意义
2.3校企合作强化顶岗实习管理实现工匠精神培养
校企合作模式的顶岗学习可以提高高职学生职业的素养,培养他们职业的精神,使得其能够提前适应工作节奏,在毕业能够找到工作,能够快速适应工作的岗位,把注意力投向更远方向,提升自身就业的竞争力。学生们在毕业的最后一年进行顶岗实习,中间经历面试考核、岗前培训、结业考核等环节,其中入职前岗前培训能够让学生对公司企业文化深入学习,促使学生尽快的满足上岗要求尽快上岗,在培训过程中能够将学生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过培训之后还要通过内部工作人员考核,考核通过才能留在企业继续工作。在考察流程中要增加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考核,考核最优秀的同学可以被选到发展好的岗位斤西瓜顶岗实习,学生为了理想的公司和岗位会努力的完善自我,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为今后步入理想的工作岗位做好铺垫。
结论:综上所述,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与企业应当在学生们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以及实习就业等每一个环节逐渐地渗透工匠精神,这样才可以充分地激励着学生们努力学习专业的知识以及操作的技能,以此形成认真负责以及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使得该精神能够内化于学生们的心中,成为良好的工作习惯,为了学生们步入适应社会做好铺垫。
课题编号及名称: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GZB1320155 校企合作下高等职业教育“工匠精神”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参考文献:
[1]邵琳艳.试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5,(01):62-65.
[2]许学军,唐红雨,樊为民,郑玮玮.高职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探索[J].成人教育,2014,(07):63-65.
[3]周凡.培养高职院校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的路径[J].学园,2020,(08):85-86.
[4]王婧婧.基于工匠精神视角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南方农机,2020,(03):145.
[5]黄志超.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策略[J].知识文库,2019,(21):42.
[6]张尧.“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