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鹏图
福建省安溪铭选中学 362400
摘要:按照相关教育部门的教育计划,在新时代的高中教育中,高中学校必须完善课程的开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学习科目,真正地实行选课走班学习。因此,这就要求高中教职人员们必须熟练地了解选课走班制教育。根据一些实行选课走班制的高中学校的教育现象来看,选课走班学习备受学生们的青睐,但是也发现在实行选课走班制面临着一些挑战。
关键词:新高考;选课走班;困境;策略
2017年9月,第二批新高考改革在北京、天津、山东和海南开始实施,2020年新高考将在全国全面铺开。面对又一次高考改革,选课走班将成为常态,这对普通高中教学与管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新高考改革已开始实施,如何在选课走班中预知将要面临的困难,提早做好准备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选课走班学习在高中教育中应用意义
第一,符合新高考要求。新高考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并根据未来专业要求,选择学习课程。在思想政治、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这几门课程中,选择3门课程作为高考内容,同时也是走班学习课程。若是采用传统固定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教学,则无法满足学生对课程学习的需求,会影响整体知识学习效果。而走班学习的模式,则与新高考特点吻合,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论知识,适应新高考。第二,满足学科教学要求。新高考中,要求高中必修教材与选修教材中教学内容必须符合高考要求。教材中知识比较复杂,考试要求也不同。走班学习模式的应用可以满足学科特点,能够将选修与必修中考试重点凸显出来,可以帮助学生刚好的学习文化知识。
二、选课走班面临的问题
2.1学生选课走班不自觉,存在盲目性
新高考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职业发展取向和未来人生规划自主选择部分科目,但实际上学生选课走班的自觉意识和能力不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一是表现为不少学生选课时感到茫然与焦虑。有调查发现,41.32%的学生自主选择科目时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存在焦虑;74.6%的学生期望教师能为自己选课提供帮助,甚至代办。二是表现为学生选课走班存在功利性。部分学生在确定自己的选考科目时,会优先考虑那些简单的、容易得高分的科目,或者主要依据“目前成绩”来确定选课科目,而对选课必须考虑的“外部因素”,如大学要求和“长远目标”缺乏必要的重视。很显然,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由于没有考虑各科目的内在学习规律,学生在经历高强度的学习后,往往会对一些科目逐渐失去兴趣,产生较多的负面情绪,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另外,这种功利性的选课走班对学生未来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消极影响。
2.2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出现形式化
选课走班相比传统课堂,选课走班更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与个体发展,聚焦点放在那些被教师“遗忘的角落”,克服了传统课堂中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弊端。但在现实中存在着有的学校选课走班教学不彻底的形式化现象。一是学校课程选择范围很有限。部分学校在实施选课走班过程中,没有科学地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学校课程结构简单,只给学生提供几个很有限的菜单式选课模块。学生自由选课的热情和空间受到很大限制,致使选课走班教学的功能大打折扣。二是选课走班实施过程太保守。
有些学校或只是进行了选修课程“浅尝辄止”的选课走班,没有推进必修课程“全面实质”的选课走班,或只是在形式上做到多样化,没有考虑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2.3教育教学管理复杂化,管理难度明显加大
选课走班教学给普通高中教学管理带来不小冲击,增加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难度。一是教师常规管理复杂化。选课走班实施后,每位教师要针对不同学情进行有差别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因此教师的集体备课、交流学习、教研组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生活与教学管理架构都需重构。二是师生有效沟通存在障碍。选课走班教学下,行政班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对号入座”,但在教学班中,教师面对的学生不断变化和成倍增长,而有的教师又缺乏把“我的学生”变成“我们的学生”的理念,只能通过课堂渠道展开带有陌生感的临时性师生对话,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互不相识”。三是学生学习管理复杂化。实行选课走班让教学班、行政班并存成为学校管理常态,却出现行政班管理职能弱化、教学班集体观念淡薄的现象,这会使两类班级的纪律、考勤、作业、辅导都变得困难,尤其是教学班。
三、关于选课走班的一些建议
3.1 积极利用好既定资源
学校有的现成资源要充分利用起来,把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方方面面都作为课堂资源来进行设计利用。比如可以将物理学科教师的讲台撤去,把仪器柜改装成仪器台,这样不仅节省了空间,还能增加实验仪器,让学生和老师能够随时进行实验操作。另外对于器材较多的实验仪器可以设计多人抽屉方形桌来进行放置,一张方桌可以分几组进行实验,以此来节约时间和资源,提升课堂实验效果。
3.2 积极拓展便利资源,形成多元化的课程格局
除了要利用好学校现有的资源外,积极拓展外在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如果学校附近有什么著名的旅游景观,比如西湖,那么就可以开展和西湖有关的课程,让学生们对如何保护西湖以及和西湖有关的一些文化等进行课程设计答辩等等,这样的课程则可以列入选修课程里面,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选课。
3.3 建立完善的选课走班机制,保证学科教师的正常运转
首先对教师队伍进行不同的编排分类,以此来适应学科教室、分层走班教学的教学任务;其次是制定好课程表,前面已经说过合理的课表对于选课走班的实行的重要性;最后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利用,以保证选课走班的有序进行。
结语:
选课走班制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成果,并且受到相关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选课走班制度在实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很多考验,所以这就要求高中的教职人员要正确看待选课走班制度,积极探究选课走班制的应用策略。选课走班制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们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提高高中教育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平.初中选学走组制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6(02).
[2]胡建华.高考改革之于教育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 读刘海峰教授的《高考改革论》[J].教育研究,2014(10).
[3]何通海. “选课走班”:最大可能的适合学生成长[J].基础教育改革动态,2015(6).
本文系2020年度福建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立项课题KT2015《基于人工智能的职业生涯规划与选课走班实践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