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教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以人教版《go for it》 为例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宋佳佩妮
[导读] 教师应依据主题语境,从教材单元各课时词汇,

        宋佳佩妮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中学
        摘要:教师应依据主题语境,从教材单元各课时词汇,句子及多模态语篇层面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及内涵入手,将文化知识学习及理解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提升文化知识运用能力并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 挖掘内涵  文化意识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 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英语是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是思想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应帮助学生树立人类共同意识和多元文化意识”(教育部,2018),并将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定为:“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具备一定的跨文化沟通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教育部,2018)
        《课标》对文化意识培养目标的描述中使用诸如获得,理解,比较,沟通和传播等动词,体现了对文化知识学习及应用的能力要求,“清晰地揭示了文化意识目标从 “获得知识” 至 “形塑品格”的逻辑路径“(梅德明,王蔷 2018)。基于文化意识的培养须依托于教材文化知识内容,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融语言,思维,实践为一体的教学活动,把教材中多模态语篇所含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应用关联,以提升学生学习文化运用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二,培养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
        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中包含了价值观念,审美情趣,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精神层面的诸多文化知识。教师应依据主题语境,从教材单元各课时词汇,句子及多模态语篇层面所包含的文化知识及内涵入手,将文化知识学习及理解融入到实践活动中,提升文化知识运用能力并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形成。本文以人教版《go for it》教材中的内容为例,探究对教材文化知识和内涵的发掘,并以具体教学实践活动阐述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路径。
1.拓展视野,提升文化感知能力
        “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心理过程,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感觉等感官,把信息刺激传输给大脑,经信息加工和组织等系列复杂心理活动,对信息进行解释和归因,并给出评价。(桑青松,罗兴根,2018)文化感知也是此类心理活动。 教师应通过多感官文化信息输入刺激,让学生感知英语文化。如在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reading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有关于马来西亚槟城的视频,来通过视频介绍城市风光,特色风格建筑,美食等,可拓展学生文化视野,营造语言文化氛围,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化魅力,设计步骤如下。
T: Lead in:
Guess: Where did Jane go on vacation?
S: Malaysia. (According to the picture of Malaysia national flag)
T: Let’s know more about Penang in Malaysia.
  (Play a video about Penang.)
2.挖掘内涵,增强文化理解能力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文化的缺失会影响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学习。”(朱雪艳 2017)因此,教学中对教材文化知识点的挖掘和内涵分析有助于文化理解。但是,部分教师对于文化教学不够重视,将文化知识仅仅当成简单的语言知识来处理,使学生错失增强文化理解能力的好机会。 如在Unit      课时中,若将Penang的文化简单处理成文字理解和图片匹配,就忽视了其蕴含的文化知识。倘若教师设置几分钟讨论活动,就会增强学生对该处文化知识和内涵的理解。活动片段如下:
T: What did Jane do in Penang?
S1: She tried paragliding.
S2: She ate Malaysian yellow noodles.
S3: she saw the houses of the Chinese traders from 100 years ago, and really enjoyed walking around the town.
        在提问环节中谈论Jane游览槟城的具体活动,其中就包含了通过旅游拓宽视野,了解了这个城市的历史,了解到当时一些中国人在异国他乡通过勤劳的双手,努力生活的情况。     

3.运用对比,形成文化认同能力
        通过中西方文化的比较,学生能深刻领悟文化内涵,同时也汲取国外文化中的精髓。文化的对比,不是基于哪种文化更优越,而是始于他国文化包容和本国文化的认同,并能推广本国文化。

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 的reading中就是介绍主人公Jane去了一个东南亚国家旅游的事情。介绍了槟城的风光,城市特色,美食,而且当地有很多华裔,因此会有一些熟悉的中国元素贯穿其中。     
4.追问质疑,促进文化鉴别能力
        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需要与学生展开真实而有意义的交流,而提问和追问是交流的高效形式。追问可以激发学生深层思考,引导学生的思维从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李爱云 2018)。教师采用追问和质疑能促使学生思考文化现象,脉络,渊源等,让学生不断思考教师设置的有关文化的问题,反思文化知识使用的适切性,推理或判断文化现象的得体性,从而提升文化鉴别能力。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 的reading中第一篇日记写道去了槟城里的Weld Quay, 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方,里面有很多100年前,中国商人的房子,引起读者遐想?
        T: Why are there so many houses of Chinese traders?
        S1:…
        S2:…
     这可以说是海上丝绸之路,很多年前华人就通过这样的方式传播文化,实现共同繁荣,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设置这样的追问是让学生思考并深度理解文化中的社会规约或者风俗习惯,文化鉴别和反思能力的提升,也为汲取优秀文化能力的培养做一定的铺垫。
    同时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不能光死读书,我们应该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开拓自己的视野,摆脱狭隘和局限,让每一位同学都成为更好的自己。
5.真实交际,构建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工具,语言知识需结合文化知识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进行交流,体现语言运用时的文化可接受性和得体性(戴焱 2009)。 因此教师要创设真实交际,让学生不仅运用语言知识,还关注其文化运用的适切性和得体性,从而在真实的跨文化语言交际中,欣赏文化多样性,尊重文化差异,形成置身不同文化时能进行有效交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武和平等,2015)。 如在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 的reading中的提问讨论环节,学生操练了教材提供的对话语篇后,教师可以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语境,以提升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西方文化中,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明白跨文化交际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会有不同的文化表达, 要以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时的文化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反思:
     1. 提升教师自身文化意识
       教师是文化意识培养的实施者和促进者。如果教师自身就缺乏文化知识,或者没有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意识”,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就是空话。 因此,教师要加强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多阅读英语文化相关书籍,视频,或者网络上的英语文化作品,了解英语国家风土人情,自然风貌, 生活习俗等,扩大自身文化视野和修养。 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会注意挖掘教材大的丰富文化内涵,呈现更多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马丽,2019)。
教师文化意识还表现为创设文化学习语境意识,挖掘文化知识意识,促进文化意识目标实现的意识等。一节有浓厚语言文化韵味的课不仅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学习,也会让课堂充满文化趣味。在教学的设计中,教师需把学生文化感知,理解,鉴别,传播及跨文化交际等能力培养融入课堂设计的环节和教学活动中,并给学生积极评价,肯定学生在文化意识上的表现,同时不断通过教学反思,改进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
2.适度挖掘教材文化知识
      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模块和单元主题语境,挖掘其所承载的文化知识并探究其内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但教学设计时,也不能为了文化意识过度挖掘文化知识和内涵,应详略得当,审慎分析文化知识背后的教学价值,并兼顾语言知识学习以及·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

四. 结语
   “文化意识的培养英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有意识地帮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理解分析,讨论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教育部 2018)因此,只有有针对性地对单元文化知识点和文化知识内涵进行挖掘,通过精设的真实语言文化交际活动,让学生探索,体验,讨论,对比,分析中外文化,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具有正确价值取向的认知,行为和品行,才能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2.梅德明,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3.桑青松,罗兴根(主编)《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4.朱雪艳 《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
5.马黎 “新课标理念下研读语篇的实践和思考”《中小学外语教学》(2019.10)
6.戴焱 “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09年第三期
7.武和平等“英语课程中的文化意识”,《英语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