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洋
洪山实验小学(北校区)
摘要:学生在小学这一阶段,正是身、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任何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的重大事件,都会对他们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事件,还可能致使他们心理出现危机。这是因为小学是他们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不仅面临着自我认同意识形成的重要任务,还面临着从校园走到更为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的考验,小学是他们心理最为敏感的时期,由于他们内心的不成熟,也是最为脆弱的时期,当他们面临一些重要的事件时,难免不会产生心理危机,如果教师不提前干预,这些心理危机会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乃至生命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基于上述,本文中笔者就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方法展开探索。
关键词: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方法
1学校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与内涵
学校体育推行生命安全教育是一个新的课题,国内众多专家普遍认为学校生命安全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理解生命和创造生命价值,提高生存能力、生命质量的“化育人”教育活动。在国外,学者们将生命安全教育主要视为预防毒品泛滥、艾滋病、暴力、自杀等方面的教育。如果从安全教育层面讲,它的内涵与定义范围更为广泛,生命安全教育属于安全类教育,二者是从属关系,生命安全教育包括生命与安全教育两个方面。学校的安全教育是一个特殊教育群体,主要包括自然灾害、学生伤害、交通消防、教学行为、场地设施、学生饮食、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安全。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在概念上比较相近,容易使人们产生混淆。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分析,生命安全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既相同又有异,两者相互联系,各有侧重。生命安全教育侧重精神生命的觉醒与提升,注重生命意识的养成,而生命安全教育侧重自然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注重生存技能的培养。关于生命安全课程,应该是在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预防自然的、人为的安全问题的态度,认识生活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的知识和技能,对其进行防御的理论和实践科学知识体系。
2小学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方法探索
2.1形成法律观念,健全责任制度
一方面,因教育条件的限制、部分学校及家长对法律认识的偏差,从而导致了很多安全问题的发生。如在学校责任认定上的认识上,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习。一切的安全问题都应该由学校负责,这些家长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监护责任,他们没有把学校的责任和家长的监护权分清楚,事实上,学校只有应付的责任而没有监护权。另一方面,部分家长思想观念还比较落后,很多家长不愿如实地把学生的真实情况反映给学校,如隐瞒学生的一些疾病,从而导致了一些不该发生的安全危机的发生。要想学生的安全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我们就要提高学生家长的法律意识,让家长意识到自己和学校之间的责任关系是什么,这样家长和学校才能明确各自的责任,扮演好各自的角色。在这个前提下,学校中出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的事故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2.2开展融合性教育活动
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对枯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让学生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通过实际活动的形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师可以将劳动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内容整合,开展融合性教育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来了解相关内容和要求,由于劳动教育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以及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为国家建设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生命安全教育则是让学生了解与生命安全相关的内容,认识到生命安全的重要性。为了同时深化学生对两方面知识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既涉及劳动教育,又涉及生命安全教育的具体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来了解在遇到以后类似问题时,自己应该怎样处理。对于学生来说,相比于单一的枯燥知识学习而言,这种活动更加直观,也更具影响力,学生的学习会更加高效。而且,将劳动教育与生命安全教育融合进行教学,也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2.3认真搞好学校的安全教育管理工作
学校要努力抓好以下各项安全教育活动:(1)安全知识宣传教育。(2)法制意识教育。(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学校要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及校园周边环境卫生,不吃腐烂食品,不随便买零食,知道传染病及了解其预防办法,知道医疗急救电话等。(4)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将安全教育列入学生操行评定的内容。(5)加强对学生防溺水、防火、防电、防交通事故、防食物中毒、防流行性疾病、防震、防楼道踩踏等的安全知识教育。“安全工作无小事”,学校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安全工作应该从点滴抓起,从小事抓起。我深信:只要学校管理人员心脑共用,眼耳同行,手脚齐动,时时处处讲安全,真真实实抓安全,一定能把学校建成稳定、和谐、平安的校园。
2.4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原则
“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它表达了“以人为重、以人为尊、以人为先”的思想,突出了人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就是坚实把学生本体看作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首先,保障学生的生命权。教师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积极宣传生命安全教育,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并体会到自身和他人生命的价值,以此来争取当学生心理存在危机时,避免自伤、自杀或攻击他人等一些过激的行为出现。其次,教师要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对他们心理上的危害最大,教师要时刻注重每位学生的心理动态,既是进行心理安慰和疏导援助,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失衡状态,消灭他们内心潜藏的过激行为,使之恢复到健康。最后,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心理危机的个人隐私,尽量缩小知情人的范围,做好保密工作。
结束语:综上所述,生命安全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心理危机干预也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以生命安全教育的内涵为基石,积极提升自身生命安全教育的专业素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原则、“未雨绸缪”的预防优先原则、“一体同心”的整体教育原则,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磨练学生的挫折意识,以此来让学生正确认知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
参考文献:
[1]王彬彬.加强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要性[J].企业文化(中旬刊),2018,000(011):247.
[2]周成志,曾晓琴.浅谈小学生生命安全教育的途径[J].中外交流,2018,000(032):286-287.
[3]秦开云.小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C]//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贵阳会场)论文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