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待扬鞭自奋蹄 化茧成蝶常蓄力 ——如何提升自身的个人素养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王 毅
[导读] 现在学校的主力军大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

        王    毅
        西安市长安区南街小学 710100
        现在学校的主力军大多以中青年教师为主。那么青年教师如何在短时间内适应岗位需求,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就成为学校和青年教师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而这个重大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取决于青年教师的个人专业素养。
一、努力提高师德修养,增强个人的人格魅力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为本,重在立德。”高尚的道德素养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我们生活在学生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倍受学生关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为此,我们必须加强学习,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古人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学生的领路人,我们老师几乎天天与学生接触,我们一定要以身作则。
    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既尊重、崇拜老师,也希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关怀和鼓励。当我们老师真心诚意地热爱学生,学生在爱的情感上得到满足,就能够借助情感的触动与催化,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本身的要求,而且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乐于接受老师的教育。
        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遇见更好的自己
        1、做到课、研结合
        老师们承担各级各类的观摩课和“名校+”教育联合体观摩课时,应该以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为突破口,和组内老师展开研讨。通过磨课、二次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活动,开展课堂研讨。我们同科互评、反思,展开研讨,最后生成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或论文等促进教学改进。
        2.请进来——请专家和名师指导
        学校经常邀请专家和名师来学校对老师的教育教学进行多方面的指导,针对老师们在教学中出现的疑难和困惑,进行诊断听课,通过听课、评课,对老师们的教育教学进行具体的分析指导,提出意见,从而提升个人专业素养。


        3.走出去——聆听专家或名师讲座
        我们应该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比如教育大讲堂、万人大课堂、名师大篷车、名师之路等。我们聆听专家讲座,通过培训,使自己从思想认识到专业学习都能与时俱进,理念得到更新,掌握课程标准,知识得到提升,教育教学实践能力更强,更能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我们可以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进行理论学习,线下开展观摩研讨,老师们互相交流学习,直接获取经验,互相得到提高。
        4、师徒结对——同伴互助促成长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成师徒对子,师徒之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师傅对徒弟进行全面指导,相互之间要交流经验、共同研讨优缺点。在研讨中进行案例分析、教学设计研究、教学反思,共同发现各自存在的问题,找到亮点,启智解疑,从而相互成长。
        5、学会反思,自我提升
        我们在进行课堂实践的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问题。那么我们要想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养成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记录教学反思的习惯。老师们课后进行自我反思,在教研活动中,共同讨论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感悟、收获,以及对经验、教训等的总结。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提升。通过个人反思,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形成自己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以促进自己的个人专业化的发展。
        6、树立终身学习观
        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不能说你现在是骨干你就不学习,你现在是名师,你就不用学习,这个理念是不对的,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代教育的节奏。我觉得人生不是在学习,就是在去学习的路上。我们一要学理论。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著名教育家的论著、理论等;二要学理念。学习新课程理念以及新的教学理念等;三要学经验。学习优秀同行的经验、名师的经验等。
        三、提升科学文化素养,培养科学价值观
        我们在平时应该加强自己对教材的深入研究,加强自身科研意识。除了提高自身科学知识和技能,还要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平时教学设计中应坚持独立思考、注重活动设计的创新。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找到科学素养的着眼点,提升自己的科学价值观。
        我深知“十年方能磨一剑”的道理,但更加确信每个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只要肯努力,不断在磨难中完善自我,最终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