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第21期   作者:彭泽厚
[导读] 基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

        彭泽厚
        云南省宣威市文兴乡第一中学  655424
        摘要:基于道德品质、法治观念、心理健康、文化自信、人生价值等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我国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以及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教材教学内容时,也应该进一步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学校与老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帮助学生更好的学法、懂法、用法,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课堂
引言
        素质教育下的核心素养不同于知识素养,它不仅包括了对知识方面的认知,还包括情感认识、基础价值观等方面的认知。总的来说,核心素养主要包含对学科知识内容的认知和道德情感方面的认知,具体表现为知识底蕴、科学精神、探究精神、道德素养、法治精神、实践创新等六大基本素养。
一、核心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初中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为此开展教学工作期间,需要根据核心素养理念,结合初中道德与法制教学内容,推进教学工作,使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深化思想,并根据教学内容,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与此同时,在核心理念作用下,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挖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价值,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发现学生在教学期间能动性的作用,并将学生放置于课堂的主谓,发挥引导作用,指引学生主动思考课程内容,并通过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总结每堂课的知识,将学生放置于课堂主体位置。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弊端,并借助道德与法治教学,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才会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钻研其中。初中生正处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身边的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但不具备成熟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想要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德育课堂的教学作用,老师就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做到一切教学计划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例如,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一单元《青春的时光》,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对于学生来说是他们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一段时间,但书本上枯燥生硬的文字是无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段特殊时期的。

因此,老师在课堂的前十分钟让学生填一份有趣问答,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生理和心理中的变化,然后在课上引出青春期中会发生的变化和该如何应对的方法。老师要对学生的变化给予安抚和肯定,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和迷茫感。在第二课《青春的心弦》中,老师就可以采取交谊舞教学的方法,在学生合作练习的过程中将正确处理男女关系的方法和礼仪渗透其中,让学生在无形中就正确培养了异性交往礼仪以及青春期懵懂的情感处理方式。学生既能在实践中学习,又能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样有趣多样的教学方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活动
        生活化教学就是把生活实践和教学活动更好的融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在一个真实,立体的生活化学习环境中学习。教师可以参照课程标准来对讲解内容进行创新,运用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素材或者案例来丰富课堂内容。这样既可以把比较晦涩难懂的教材知识点与简单易懂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共同话题,学生也就会更加愿意和教师成为朋友,全心的投入学习当中,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例如,在学习《交友的智慧》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与朋友在生活中是如何相处的。随后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后,让学生总结个人在交友过程中出现的不足,以及在今后的交友过程中应该坚持哪些原则才能够让友谊之树长青。
        (三)、整合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参与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其他学科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要尝试将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教学形式融入课程教学实践,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故事案例、图片及音频来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让学生投入具体化的情境学习,使理论知识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与掌握。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导入一张有趣的图片或一个具体的事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随机抽取学生朗读故事内容,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整个课堂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课件中的资源,组织学生以角色演绎的方式来再现真实场景,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资源的优势,设置课堂抢答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积极性,加深他们对知识的印象。
结束语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对于学生道德品质与生活情操的养成有很大影响,为此,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创新,进一步融入生活化教学的理念。同时,经常鼓励学生去独立自主思考的问题,积极寻找合理科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或者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丽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高效课堂的构建[D].闽南师范大学,2019.
[2]江林丽.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C]..教师教育论坛(第五辑).: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19-221.
[3]娜仁花.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育实践[J].华夏教师,2018(34):93-9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