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娥,徐尧,张露丹
重庆市工贸高级技工学校,重庆市,401329
摘要:新形势下,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中职院校教育教学。近年来也在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且取得了一定的良好效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整体发展形势越来越完善,企业越来越需要更加高素质、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于是中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教育,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中职院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优化融合过程中,更多的是对实际教育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引导。
关键词: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引言
教育部明确指出,中职院校要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并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最近几年,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积极响应,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但是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系统化且与专业教育严重脱节。因此,如何使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对接专业教育,实现与专业教育的融合逐渐成为中职院校教育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关键。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社会实践中拓宽学生的就业机会和空间,它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成熟的专业教育在为社会提供智力支撑和培养大批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暴露出不符合时代要求的弊端,标准化、可复制的教育体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单一专门的知识结构限制了学生开放思维、知识共享,无法实现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能实现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优化人才素质结构,培养符合新时期特征的创新型人才,为高等教育注入市场元素,有助于中职院校转型。
1.2专业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大背景下,专业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在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也应清醒地意识到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体系存在老化的问题,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造成了人才培养与社会脱节。只有将具有外源性特性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为专业教育注入新理念与新模式,对接市场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培养更多拔尖的人才;同时,夯实专业基础和优势,尤其是前沿优势,实现专业教育的创新性发展,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重视专业教育,实现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1.3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不能脱离专业教育而独立存在,这点从多个创业典型来看,依然成立,即创新创业能力突出的人一定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能帮助大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模式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取得成效的前提,专业学习能为创新创业提供基本研究方向,有专业知识支撑能避免底端创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框架下,将内容各异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实现内容和优势互补。专业教育提供专业基础和技能、思维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育,二者结合方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
2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障碍
2.1理念和意识层面
中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新阶段,对人才培养有新要求的大背景下提出的,也得到了大多数中职院校的认同。
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层面分别承担着相应作用,但受长期思维模式影响,很多中职院校教师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是边缘教育,中职院校要树立以专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架构符合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框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大学学习生涯中,使教师和学生真心关注,在切实提升大学生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创新创业意识。
2.2缺乏创新创业创造氛围
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大多社会公众特别是在校生的家长却反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许多中职院校的三创教育只受益于少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形成三创教育深入人心的良好氛围。大部分学生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忙于参加各种专业类资格考试,并不了解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同时学校极少多角度宣传成功的创业典型人物,创新创业创造氛围还有待进一步营造。
2.3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教师是开展三创教育的中坚力量。在从事三创教育的教师中,真正既具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创业经验和扎实专业基础的人才凤毛麟角。师资队伍的落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师资结构不合理。第二,缺乏创业经验。。第三,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
3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实践路径
3.1转变理念,突出融合
发展理念高度统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核心,对整体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转变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边缘化认识,科学地将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一种素质教育,突出融合目标是创新型人才培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创新型社会的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学生个性发挥、专业技能应用、思维模式转变、内在潜能挖掘、健康人格塑造和专业内涵提升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3.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
中职院校良好的育人环境和创新创业创造气氛,对学生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可从四方面着手。第一,创业学院、学生处、教务处等有关部门联合各专业定期举办校级的大学生创新论坛,加强校园创新创业创造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三创教育文化氛围。第二,定期邀请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优秀校友和三创教育专家等为大学生作专题讲座,从而营造不畏风险的创新创业创造氛围。第三,在校园内通过校园网、海报、广播、宣传栏等方式,鼓励及资助创业失败者,营造推崇创新、尊崇创业和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第四,国家相关政策要落实到位,使社会形成对创业者有利的经济环境,吸引更多人参与创新创业创造,从而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社会氛围。
3.3加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中职院校培养一批具有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的专业型师资队伍是近期亟待加强的重要任务,也是取得高效、卓越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中职院校在推动二者融合程度进一步发展,就必须通过建构和完善师资供给侧来增加教育教学效果。中职院校必须意识到,师资队伍强度是创新创业创造型人才培养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创造型专业教师是当前教学革新的需要。学校要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倾斜等多种手段为专业教师投身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激发专业教师主动地开展专业类课程的创新,全面融合创新创业创造内容。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优化融合,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创业知识的理解,也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打好基础。所以中职院校应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不断满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不断释放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动能。
参考文献
[1]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2]郭芳燕.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11):44-49.
[3]吕京,张继海.新知新觉:大力推进中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N].人民日报.202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