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月望
广东省惠州市第七中学 516001
摘 要:在社会思想多样化的背景下,信息不均衡会影响初中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错误的价值观会削弱初中学生的爱国主义。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根据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指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授课过程中,应该对家国情怀进行更有效的教育,并且应该培养爱国主义,使初中生对家国情怀的情感更加坚定。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家国情怀;渗透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应对新时代的挑战
家国情怀教育受到新环境挑战。“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经济全球化为我们提供许多机遇的时代,这也是流量至上、娱乐流行的时代。网络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民主社会主义”等错误思潮涌入,学生经常能在网上看到“诋毁”中国共产党、政府的言论。这些信息与言论将造成初中生家国情怀情感越来越淡薄,国家主权观念越来越淡化,对民族归属感、国家认同感产生困惑。
2.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在《新时代家国情怀教育实施纲要》中写到,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凝结起来的最神圣的感情,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家国情怀教育中包含着丰富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可帮助学生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保持对国家的热爱,坚持正确的理想信仰与价值观念。因此,要弘扬民族精神必须加强家国情怀教育。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家国情怀”的渗透策略
(1)做好课前备课,将家国情怀“根植于心”。
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参考资料,其对教学目标也有较为详细的要求。许多教师在写教案的时候写了教学目标,而遗憾的是教师只是把这个环节流于形式。将课程标准上的要求与家国情怀知识紧密结合。所以,我们教师在上课之前,一定要明确三维目标,领会其中的精神,把握好这个“方向盘”。
比如在《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课,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为激发对集体生活的渴望,更好的投入集体生活。能力目标为提高在集体生活中关爱他人、努力担当的能力。知识目标为了解集体、集体联结度的含义,了解安全感、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的含义,感受集体力量的强大。而课程标准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为学生能够热爱集体、热爱国家。教师在备课时很容易想到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举例班集体、篮球社、合唱团等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集体,并让学生在这些集体中感受集体的温暖与集体的力量。课程结束后,学生基本能够有效掌握课堂中的知识要点,对集体生活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但整堂课却停留在表面和身边的小集体,忽视了引导学生认识国家这个伟大的集体。
课堂可以运用“新冠肺炎”疫情这个热门话题,讲述医护人员放弃个人利益维护国家利益的故事,让学生体会“最伟大的集体荣誉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伟大的集体温暖”——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最伟大的集体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师在做课前准备时,一定要考虑课程标准的要求,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集体,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
(2)运用体验式教学,将家国情怀“外化于行”。
2019年8月,《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统筹推进思政课课程内容建设,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体现不同学段特点,初中阶段重在开展体验性学习。家国情怀教育不能仅仅属于认知、理性的范畴,体验式教学使家国情怀教育进入生命领域。体验式教学强调初中生的身体参与,增强初中生的直接经验。将体验式教学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意味着教师要将知识的传授扩展到情感与能力等领域。体验式教学不仅是家国情怀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爱国精神发展和爱国行为增加的过程。
比如:在学习《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教师可播放以消防员救火为题材的电影——《烈火英雄》。《烈火英雄》不仅表现了消防员在火场出生入死拯救人民生命财产的惊险过程,也展现了他们平凡的一面。学生了解到消防员也是普通人,有父母、孩子、恋人的羁绊。而消防员面对个人生命与国家利益的矛盾时,为捍卫国家利益最终选择放弃个人利益,这为“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需要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办?”的问题给出有说服力的回答。学生在观影中体验到,我们应该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发展时期,优秀的中华儿女都在无私的奉献了自己的力量。教师最后应指出,维护国家利益是每个人的基本义务,初中生也应有担当和爱国之情,也应牢固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观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以恰当的方式同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积极维护国家团结稳定的局面。
3.提高教师挖掘家国情怀素材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教师不仅要夯实自身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放眼世界,多看新闻,多听时事。纵览天下大事,储存丰富的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将时政新闻做为家国情怀教学素材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使枯燥的家国情怀教学变得更有故事性。
从素材选取的渠道来看,教师可以从网络、电视等渠道进行深入挖掘。一方面,互联网具有传播速度快、实时性强等特点,网络已经成为进行家国情怀教育不可忽视的的重要载体,它为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了便利,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了更加广泛的选择余地和更丰富的创作空间。除了在慕课、网易云课堂等网站中获取信息,还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人民日报手机软件等平台快速获取资源,宣传家国情怀精神。另一方面,电视节目中也蕴藏了丰富的素材。《主播说联播》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于2019年7正式推出的短视频栏目,时长为一分半钟左右,《主播说联播》的内容密切关注热点,结合当天重大事件和热点新闻,用通俗语言传递主流声音。
三、结语
随着时间与环境的迁移,家国情怀教育这一课题在现代社会的教育研究中仍然处于重要地位。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家国情怀教育是我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也有利于国家教育目的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照棍.家国情怀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2]朱小蔓.道德与法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