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相荣
河南省辉县市城北小学 4536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越来越重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特针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一、当代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
(一)小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阅读能力低下
小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因此与较为年长的初中生相比,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之处。首先,小学生词汇量少,尤其低年级学生。因此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这种情况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其次,由于小学生年龄阶段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动机主要来源于诸如教师、家长的鼓励和奖励等外部因素而非自动自发。故稳定性较差,因此在坚持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不断地激励、鼓励,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也很难一直持续下去,这样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很难有持续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教师对学生阅读的培养力度不够
1. 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教材与考试在阅读方面的倾斜度仍然不够。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只把教学重点放在基础知识、写作方面,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日常教学中,阅读理解的训练一般都局限在字、词、语句的训练,以解决考试遇到的阅读理解题为目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在阅读中体会到的情感,不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提升,也就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教师对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模式不合理。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考试成绩与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关系度不高,也就是说,一些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但是在考试中也可以取得好成绩,这样的应试考试很难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高低与否,但是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水平,只不过这种决定作用在小学阶段不够明显,但如果这种观念不改变,将会严重影响中学、大学以及以后的学习生活。
2. 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欠缺。
首先,在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很难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其次,在有关阅读的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大多局限于和相对优秀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性格差异也是导致课上是否能够积极回答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要关注到这一点,恰当运用一些激励的方法来增加他们的课堂积极性,提升其思考问题的能力和阅读理解水平。
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注意事项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学习时期,因年龄较小,学生无法长时间关注同一事物,故激发小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是学习兴趣。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认知倾向。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如果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喜欢上了阅读,才有可能长期坚持下去,进而形成长期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
首先,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目前小学生阅读能力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多方调查表明,没有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小学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习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阅读来说,教师要做的不应该是被动地灌输阅读知识,而需要采用适合他们的阅读技巧,比如在课上采用趣味性的阅读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等,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讲授一些阅读方法或者技巧。比如通过人物的语言把握其心理特点,从人物的心理特点分析文章的中心大意。
其次,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需要向学生传授一些具体阅读方法和技巧。比如阅读一篇文章大致需要以下几个步骤:首先大致阅读一遍,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通读,这一遍阅读需要我们快速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其次需要我们仔细地逐字逐句去阅读,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精读,遇到一些重要的语句甚至需要反复读,仔细品味,才能准确把握人物的核心品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理解文章的一些写作手法,教师在带领学生阅读的时候要引导学会分析文章运用的写作手法。
(三)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因此,仅仅依靠教师平时课上的讲授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增加课外的阅读量,拓展知识面,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当然,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仍然需要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教师可以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优秀课外读物,每天晚上给学生规定一定量的阅读时间,要求学生打卡,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一定的奖励,激发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也可以引导学生们将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互相分享,组织各种各样的读书交流活动,引导同学们对阅读的内容进行交流,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能力,一定程度上也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另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抄录下来,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素材,一定程度上还能提升其写作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的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语文是所有教学学科中最基础的学科,而阅读能力又是学好语文最基本的能力。因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一定要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并将此作为语文教学目标中的重要目标。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在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其身心发展的特点,选择多样化、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式,并且注重培养其长期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岳秋景.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中旬),2016(5).
[2]蔡文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