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素静
(浦北县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广西钦州 535300)
摘要:近些年伴随中国教育的持续发展,职业素质教育在教育课程变革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职业素养教育背景下,中国中职院校会计教育持续要求提升学生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此种把职业素质教育与会计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是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将职业素养教育与会计教学实践相融合可以大大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就业能力。但是在实际推行进程中依旧存有诸多问题,故此,本文针对这部分问题展开探讨,提出职业素养教育背景下的中职会计教学实践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职业素养;中职;会计教学;实践;意义;策略
引言
职业素质属于一种综合品质,从事任何一种职业均应具有对应的专业技能、道德素养、职业行为以及职业作风等多种综合品质,亦是从事职业的必然规范与要求。在中职院校会计教育教学进程中,应培育学生具备诚实守信、清正廉洁、精益求精、客观公正的会计职业道德,周到细密的工作作风,团结友爱的团队精神,提高中职学生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使学生可以更好、更有效适应社会会计职业,为其未来社会就业奠定牢固基础。在中职学校会计教育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应把培育及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作为关键内容,持续转变教学观念,完善教育方法,为中职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保障学生更好、更快速的适应会计职位需求。
一、职业素养教育背景下的中职会计教学实践开展的意义
(一)培育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在职业素养教育背景下,中国中职会计专业的主要教育目标即是为社会以及企业培育具备优秀会计职业思想道德素质的专业会计人才,并且这种人才不但要熟练掌握各种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还需要具备极强的社会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如此才可以被称作是综合应用型会计优质人才,换言之,即指在全新的社会市场环境背景下,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技能的有效培育,就是培育其综合素质。从当前的社会市场环境而言,毕业于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唯有具备极强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才可以始终保持自身在市场中具有的竞争优势,故而中职学校的会计任职教师则应当增强对这些人才的培育。
(二)符合中职会计学科的特征
中职学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实践教育本质上即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机结合的一门课程,具体而言,中职学校设置的会计专业实践教育具备专业性、综合性与实务性的特点。根据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育的具体进程就能够得知,一部分会计基础理论知识相对抽象难懂,学习起来非常乏味无聊,故而,会计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进程中则应当运用生动、形象、有趣的案例展开教学,唯有如此,才可以使中职学生在课堂中集中注意力,并养成学习会计专业知识的一种良好习惯。此外,会计教师在教授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还应当和具体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可充分激发中职学生学习会计知识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中职学生专业素质。中职学校的会计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实务性、综合性与专业性,故此,会计教师在教育教学进程中,应科学指导学生来展开实践操作,亦可让学生在现实的工作氛围中去体会各种会计知识的现实运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把基础会计理论知识内化成属于自己的会计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
(三)会计工作职业需求
二、职业素养教育背景下的中职会计教学实践策略
(一)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行业标准相匹配
完善课程设置,提高职业素质,以往的中职会计教育课程的安排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育存有很大距离,导致学生缺少应有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学习成效非常不理想,对中职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与中职会计教学实践的发展形成不利影响。因此,不但需要开设专业课程,而且还应当安排一些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思维能力与职业道德素质的相关课程,保障学生能够获得全面发展。比如,设置一部分会计职业思想道德、时间管理、团队协作以及人际沟通,人际交往等相关课程,以此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对他们未来工作奠定牢固基础。
(二)课程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相衔接
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增强素养教学,中职院校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转变传统满堂灌以及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作为主体,真正实现一体化、有效化的教学形式,重视对中职学生们职业素质能力的有效培育,且将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渗透到会计课堂教育教学的整个进程中。首先,运用小组协作的形式,根据岗位职能安排任务,让学生轮流感受各种会计岗位,培育中职学生沟通交流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比如,在实际登记账簿的时,可将小组作为单位展开分组协作,让学生们轮流完成登记审核账簿的任务,使其能够感受不同类型的会计角色。其次,运用任务驱动法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展开教学,提升学生对各种会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所谓任务驱动法,即是任职教师采用为中职学生安排学习任务的方法,要求中职学生独立或分组探究思考最终得出解决问题的对应答案,引导中职学生在自主思考或探究过程中完成教师交代的学习任务,提高其自身职业能力与专业素质。再次,应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多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使教师和学生角色发生互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具有的示范作用,培育中职学生优秀的语言表述能力以及心理素养,把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全面展现在中职学生视线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中职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应用多媒体的相关能力,同时亦可加强学生们的职业素质教育。最后,充分发挥“小老师”助教在中职会计课堂实践教学的示范辐射作用,全面呈现出现代学徒制特有的魅力,会计教师手把手教授“小老师”,而“小老师”将自己从教师那学到的知识手把手教授给其他学生,真正实现一对一教学,提升课堂技能教育的有效性以及实效性,提升中职学生会计技能操作水平,严格掌握实训这一关,培育中职学生们实事求是的态度与精神。
(三)重视校企协作实践教育,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中职会计课程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正确引导中职学生把自身所学习到的各种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技能应用到实践中,而且能够在实践中反思自身与提高自身,且中职教育是将培育应用复合型优质人才作为主要宗旨的,所培育的人才不但应具有扎实牢固的理论知识,而且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故而,为了可以让中职学生更好、更迅速适应当前社会与进入社会工作,会计教师则应对中职学生们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实行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培育及锻炼,增强校企协作,使学校与社会企业二者可以共同参加优质人才的培育工作中。中职学校可与社会记账代理公司以及会计事务所展开协作,将企业引进学校,使学校与企业能够相互融合,构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以及人才共育的共赢发展格局,为学生营造更好、更有效的实践环境,真正做到和社会市场相接轨,以此提升育人成效与育人质量,为我国社会培育出高品质、高质量的应用复合型技术人才。
结语
综上所述,培育学生会计专业能力与会计职业素质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并非是一时半刻就能够实现的,在实际教育进程中应当重视将学生作为主体,任职教师作为主导的教育观念,创建与推动符合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办学理念,进而为社会企业培养出高品质、高质量的技能应用型优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孔月华.中职会计专业精准教学策略研究[J].职业,2020(22):25-27.
[2]吴雪云.中职会计教学中职业素养培养的实践探析[J].商讯,2019(06):138-139.
[3]沈金芳.信息化背景下对中职会计教学质量提升的探讨[J].职教通讯,2017(21):39-40.
作者简介:何素静(1992.06.20-)女,侗族,广西融水人,本科,会计专业教师(会计组组长),从事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