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中小学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班级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白正军
[导读]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白正军
        重庆市万州区王牌小学
        摘要: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直接影响着学校管理工作水平,也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班级的教育管理上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必须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文以中小班级管理工作越来越难等问题为切入点,就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班级管理策略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中小学;班级管理;民主化;科学化;策略   
        众所周知,现在的中小学生见多识广,个性张扬,思想前卫,自由不羁,越来越难管。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不少学生知行“两张皮”,令不少班主任心力交瘁,事倍功半,苦不堪言。
        究其原因,我认为,除了社会、家庭、学生个人方面的某些因素而外,班主任的管理理念、方法或策略方面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一种符合现代学生身心发展和新课程理念要求相适应的管理新模式,而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就应运而生。为此,笔者就其管理策略谈谈个人肤浅的看法。
        一、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策略
        所谓班级管理的民主化主要指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积极营造浓厚的民主管理氛围,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发扬“主人翁”精神,让学生自觉、主动、自主地参与班级管理,让学生由“监管对象”变为教育管理活动主体,使之成为班级的参与者、建设者和管理者。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前提
        1.育人先知人。全国优秀班主任、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说:“教师治的是心病。而要治好心病,第一步当然是认识心,知道心,即育人先知人。”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同时也是班级中的一员,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必须树立服务意识,立足学生,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家庭情况、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在心中要对每位学生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2.尊重学生个性。班级的民主化管理,教师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牢记以生为本的理念,不管用什么管理手段,学生的主体地位永远不变,学生的个性应该得到尊重。在育人实践中,教师不仅要关心、信任、理解学生,更要尊重人格,谅解学生的弱点,发展学生人格和个性中的长处,这样,就会使师生双方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信任的和谐氛围中,从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说,没有相互尊重就没有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谈何民主管理?
        (二)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是基础
        我们必须让学生明白:班级是一个大家庭,更像一个小社会。班级里每个成员都在这个社会里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这个家庭中的成员,都应关心这个集体,都应为建设好这个班集体而共同努力奋斗。同时,也要明白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班集体,一举一动都影响着集体,个人荣誉与集体荣誉息息相关。因此,在班级的管理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群策群力处理班级事务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引导学生认识到班级事务无论大小都与自己密切相关,自己是这个班集体的主人,有义务和责任为班集体服务和争光,从而发展、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之获得一种“存在感”,从中得到锻炼,从中认识自我,这样,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为班级的民主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实施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是关键
        1.创新班干部用人机制
        一是民主选举产生。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火车头”,是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是班主任最得力的助手。选举班干部时,可以先通过民主提议或自我推荐的方式选出候选人,然后让他们进行竞选演说,最后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推选出责任心强、善于管理的最佳人选担任班干部。由于班干部是集体推选出来的,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所以学生信任他们,愿意在他们的管理和带领下进行学习、生活并参与管理。
        二是以轮流制产生。也可以通过采用值日班长轮换形式,实现人人可当班长,人人可参与管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班级管理工作不觉得单调乏味,反而更有新鲜感,更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管理班级的积极性,主动为同学们服务,为班级建设服务。同时,也可以营造良好的民主管理氛围,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积极性,能让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发挥潜能,以主人翁姿态,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使班级管理更加自主、开放,从而达到民主管理班级的目的。
        2.为学生搭建自我管理平台
        凡是学生能管好的事,班主任要尽量放手让学生去管,充分相信学生。当然,相信学生不等同于“放任自流”,这需要积极有效地发挥好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出现从表面上看似乎民主氛围很浓,什么事都由学生做主,而实质上是“放羊式”的管理,这是对民主管理的歪曲理解,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表现,其结果必然导致班集体的松散、混乱,以至成为“乱班”。所以,班主任要把握正确方向,不能偏离班级管理的正确轨道,要及时地进行恰当的引领和指导并要积极地给学生搭建自我管理的平台。在实践中,我常用的做法是:一是指导学生自己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二是让学生自主量化评比; 三是重视实践平台建设,达到“知”和“行”的有机统一。这样,无形中也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教育目的。
        二、科学化的班级管理策略
        所谓班级管理的科学化是指教师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遵循客观教育规律,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方法,使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管理机制高效化和长效化,最终圆满实现班级管理目标。
        (一)树立科学的班级管理理念
        班级是教师和学生联系的纽带,在新时期的中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必须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素质观、教育观作指导,以开阔的眼界、开放和民主的思想和开拓的精神去管理学生,努力追求班级管理的自主化、人性化、个性化、科学化和民主化,培养学生的开放性、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和学风,从而促进班级的科学化管理。
        (二)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机制
        现代管理需要具备健全的科学管理机制。班级是一个有机体,班级管理也要重视“机制建设”。而班级管理的科学机制是指为了学生、适应学生、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建立起一套学生认可的管理制度,以顺应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潜能,完整而全面地关心学生的发展。如果说班级是一台机器,那么班中的每个学生就是一个相互独立的零部件。只有当每个零部件正确的组合成一个整体,这台机器才能高效运转。要使这些零部件形成真正的有机整体,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机制,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促进班级管理的科学化。建立科学的班级管理机制,我的做法是:一是建立计划系统。计划系统就是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人人有事做;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班级的每个学生都是班级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同时又都是检查监督者;三是建立反馈系统。建立反馈系统,对班级实行过一段时间的管理制度进行总结反思,对不合理的进行修改,对不完善的加以补充。
        简而言之,一个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班集体不仅要有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而且还要有科学的管理理念、机制和方法。因此,我们中小学教师应该将民主化与科学化的班级管理模式广泛应用于工作实践,以更好地提高班级管理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成功班主任全书》主编  周明星  连凌云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0年
[2]《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   1993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