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汶格
四川省达川区罐子镇中心小学635000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为了能够全面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需要应用先进且高效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设计教学方案。本文将方程的运用作为主要研究案例,深入分析了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高年段;数学教学;方程
当前,随着教育体系的日益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综合素养以及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因此,在小学方程的运用教学中,为了可以综合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该依托于教学内容,合理的利用教学方法。
一、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分析
新课程改革下,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已经强化了对教学模式的改革,并能够主动的应用先进教育管理观念,科学教学,力求可以从多个角度促进学生水平以及能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致使教师在教学阶段,依旧存在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教师在对“方程的运用”知识点讲解过程中,所应用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灌输式等传统应试教学法的应用较为普遍,被动的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课堂氛围缺乏趣味性。长时间下来,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会被大大削弱。并且,在教学期间,教师不能主动的与学生进行互动,对于存在的问题,不能第一时间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特别是小学高年段的学生。因为教学的内容越来越难。因而,学生的抵触心理也日益加剧。对此,为了能够更好的迎合当前教育改革需求,教师在教学阶段,务必要强化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将学生的特点以及能力等作为依托,全面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欲望,可以主动的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数学情境中,提升学习的效率,进而促进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提高。
二、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方法分析
(一)强化课堂上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为了能够有效促进小学高段数学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让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期间,应该强化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从本质上讲,只有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主动的融入到教学活动中,积极的学习数学知识点。通常,在教学期间,教师常常会扮演引导的角色,而采取何种方式,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则需要教师深入的思考。故而,为了增强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应该有意识且主动的与学生互动,积极的和学生交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合理引导学生。并且,在互动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的将数学知识点渗透其中。
比如:教师在对“方程的运用”内容讲解过程中,针对一般的基础题,包括:甲数字为X,乙数字比甲数字的二倍多4,那么乙数字是多少呢?请用未知数表示!在这一题中,很明显是数学上较为普遍的代数式。但是,因为甲、乙、丙、丁等不确定的学术名词,常常会使得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较强错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引导,将题目用学生较为喜欢的话题,清楚的转述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更好理解题目的含义。诸如:可以将题目转换成:我的手中有一些糖果,你们手中也有一些糖果,但是你们的糖果要比我的二倍还要多4颗,那么我的糖果数量如果是X的话,你的糖果数量应该是多少颗呢?对于这一问题,涉及到了学生自己。因而,学生的关注度也会相应提高。借助这种方式来讲解知识,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点,明确代数式运用原理,也能在不自觉间者强化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学习,反复的检查练习
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全方位培养之外,教师也应该着重的分析应该采取何种办法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适当的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领悟、掌握到数学中的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然后有层次的进行学习,以确保学生可以精准的掌握数学知识。
比如:教师在讲解“方程的运用”内容时,在期末考试中,针对方程这一模块的考核,大多是以综合应用题的形式出现。因此,教师在复习阶段,应该有目的性且有意识的对学生展开引导,让学生能够复习重点知识,强化练习应用题。诸如:两个城市之间的公路为428米,甲、乙两辆车同时从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在行驶5个小时之后,甲、乙两辆车能够相遇,已知甲车在公路上行驶为35千米每小时,而乙车在公路行驶为每小时X千米,这时,乙车的行驶速度为多少?在这一题目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将每一个关系式一一列出来,包括:(5X)所表的意义是什么?(35+X)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428-5X)又代表何种含义呢?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学生可以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建立方程,快速精准的解决问题。并且,针对这类题型,反复练习,学生可以不自觉的利用教师讲解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为了能够有效落实国家义务教育改革,教师在高段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加大创新力度,能够打破以往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利用学生所喜爱的方式教导学生,保证学生能够自主的融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中,将知识点潜移默化的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同时,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应该强化学生的知识点的渗透,有意识且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谭述平.漫谈小学高段数学教学方法——以方程的运用为例[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9,000(006):74.
[2]李斌华.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J].数学大世界(小学五六年级版),2018,000(0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