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陈烈
[导读]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物理这门极具代表性的学科在教学策略上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陈烈
        江西省瑞昌市中等专业学校      3322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高中物理这门极具代表性的学科在教学策略上自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区别于之前的教育理念,此次改革的重点是将课堂教学的主体从教师转移至学生,不再以应试教育为主,更强调对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大力推行下,对学生的培养不再以布置繁重的课业、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而是更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发现和实践的能力,偏向于方式方法的引导。如何改善现今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从分析现状入手,进而发掘影响因素,最终有针对性地开展策略研究。
        一、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点
        (一)教学内容的可接受程度
        基于高中物理学科抽象难懂的特点,加之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理解能力各不相同,若继续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更为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消化吸收,成了问题解决的突破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与教师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内容的安排、思路的整理归纳息息相关。简言之,越提高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课堂学习效果便会越好。
        (二)具有导向性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具有大纲性质的导向性作用,教师要清晰地了解在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以及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对基础知识和重难点的突破做到能够明确把握,才能以自己条理清晰的思路帮助学生尽快领悟新知识和新内容。
        (三)主体位置得当
        主体位置得当,重在建设以学生群体为中心,教师从旁引导,循循善诱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将以学生自我探索和主动学习为基调,形成小组协作,有规划、有目标地展开各自的学习计划。教师则作为协助者,从旁观察,加以辅导。
        二、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一)分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策略主要分为学生群体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及教学要求分层。鉴于高中物理知识的强逻辑性、高概括性,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在掌握新知识点时吸收理解的速度差异就会非常明显,因此分层化教学设计尤其重要。首先,要对学生群体进行分层,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这样做的目的是因材施教,让优等生得以发散思维、拔高训练,中等生得以稳固所学、适当提高,学困生尽己之力、夯实基础,为后续教学目标的分层做铺垫。就教学目标而言,对物理功底扎实、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应以拔高训练为主导,精练基础性知识练习;对中等生应以难度适中的教学为主,适当选取拓展思维型练习;对学困生则要以巩固基础知识为出发点,不断反复,加深其对基础知识点的印象。

就教学内容而言,启示基础好的学生在能力范围内超前学习新知识,课后还可给基础较差的学生答疑;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课堂教师讲解的内容即可,课后教师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加以辅导。
        (二)详略得当,突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课堂的时间一般在40到50分钟,需要讲的知识点较多,课堂容量较大,学生可能很难在一整节课的时间内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一般来说,若教师在讲课时不能分清主次、指明重点,而是将所有知识点同等对待,甚至都进行详解,学生就会在课堂中途出现走神等现象,致使课堂效率降低。突破教学重难点旨在对简单基础的内容简单讲述,对综合应用的内容加大力度重点讲解。教学过程中,重难点内容的突破是关键。突破重难点内容,最紧要的一环是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了解。要站在分层教学理念的角度,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讲授内容的详略要有所区别。在此前提下,教师要优化设计出新的教学方案,并逐渐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要起到引导及课后辅导的作用。
        (三)改变目标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务必要完成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教师由执行者变为决策者,形成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为目标,提升其创新实践能力的新模式。抽象的物理知识有时仅依靠教师的分析,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因为学生并未通过自己的努力切身感受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不妨通过合理设计学习活动,例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小组协作完成物理实验,相互探讨。在每节课后,让学生自己清楚学习的进度、课堂所学的内容,并及时自我分析总结,改进学习方法,促使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而非教师完成教学目标。与此同时,师生间的沟通亟待加强,才能形成良性合作方式学习。新课标下,相较以前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改善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基于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性、概念性强的特点,为了在课堂中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现代化设施授课,将抽象晦涩的物理知识融入浅显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动图演示,帮助学生形成连贯有条理的逻辑思维,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事实上,物理知识源于实践、源于日常,相对应的是物理知识的获得可以为生活提供新的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将课本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日常生活的微小现象引出课本中的物理知识。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的教育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师需要提高自身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领悟,根据新要求和新标准,及时转换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的意识放在首位。文章从改变目标导向、创新教学方法,最终进行客观评价反思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望能对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焦永刚.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9(33).
        [2]沈阳.普通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8.
        [3]刘淑静.浅谈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N].发展导报,2018-04-27(32).
        [4]黄赛飞.高中物理探究式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J].湖南中学物理,20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