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兴趣小组在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8   来源:《时代教育》2020年9期   作者:张路
[导读] 现今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这对学校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路
        新乡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453100
        摘要:现今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时代,这对学校美术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展美术教育时更加关注教学内容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美术教育的改革必须符合这一时代发展的需求。以往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便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忽视美术等非考试科目,这有悖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美术教育是全面提高公民素质不可缺少的强有力的手段,它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形成、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的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美术;小学美术教育;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1创设氛围情境——打造本真的美术专用教室
        创造优美的教学环境和艺术氛围,使学生一进教室就沉浸在美术的气氛中,无疑是将学生思想和情绪立即转移到课堂教学中的好方法。专用教室的布局改变传统教室的固定模式,去中心化,让师生在和谐中互动交流,凸显了平等、快乐、尽兴的课堂文化氛围,由此情境处处能得以生发,为学习提供无限创意成为可能。1. 我的空间我做主。孩子们的艺术空间孩子自己设计、自己布置、自己描绘,我的地盘我做主,孩子的主动参与是专用教室处处体现处童话梦境的艺术氛围,在参与过程中体会着创作的艰辛和劳作的快乐,体味着艺术的魅力,增强了自信心和荣誉感。2. 就是一个小小的美术馆,是一个浸润心灵的地方。美术专用教室的打造遵循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而实施,新、奇、艺成为一种风格,主体明显、色彩艳丽、造型夸张、作品稚嫩,所有元素形成艺术的磁场效应,让孩子“哇”声一片,来了就融入其中,自觉在“情境”中思索创作。这就是吸引就是共鸣,比说教来得自然来得猛烈,情境自然而然的发生[1]。
2用心感受世界——教学的“唠叨”是情景课堂的基本元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语言的运用十分的关键。教师要通过语言对儿童的认知、情感进行调节、支配和暗示,具有主导性、形象性及可知性。教师的语言运用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绘画是件开心的事情,孩子的作品就是线条的弯弯曲曲、就是色彩的肆意碰撞,不谈技巧,也没有技巧。在学生作画过程中,教师要实时提醒 :如何涂色、如何配色、如何画出感觉 ;轮廓可以用铅笔去打型,但要轻轻的、轻轻的……课堂中总会遇到再三提醒但依旧我行我素的孩子,再次提醒就变得尤为重要 :造型要注意前后、大小、胖瘦、高矮的布局,胆子要大,放开来画 ;涂色要细心更要有耐心,不能全部用面来涂,要注意变化,点有大点、小点、三角点、自由点……四季的变化是最好的生活教材,适时的提醒会让孩子感受到不一样的色彩。春天是用绿色系列来表达的,绿色有深绿、淡绿、淡绿、翠绿,绿色是冷色系列的,是表达生命的颜色,是万物苏醒的季节 ;夏天的色彩是红的,热热的,是暖色系列的,代表颜色是红色、大红、深红、橘红等等,红色也代表热情喜气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黄黄的梨子、金灿灿的稻谷、满山遍野的草坡树叶,黄色是温暖幸福的颜色 ;冬天是蓝色的(白色的),冷冷的、静静的,冬天特别需要阳光特别需要温暖。屋顶的袅袅炊烟、御寒行头……用心感受,色彩有了生命,课堂也就有了生命。


3开展美术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美术作为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学科,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和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教师可以邀请当地社区中的美术爱好者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或者是带领学生参观美术爱好者的作品,让他们到美术工作室中与相关人员进行美术知识和美术文化的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社区组织美术比赛,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满足他们美术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在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中,发散学生的美术思维,对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4基于学生兴趣爱好,巧设美术教学情景
        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鲜的事物以及有趣的知识都会形成探索的想法,因此教师应当注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兴趣爱好巧设教学情境,推动学生在课堂中积极的探索美术知识,有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由于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并不是在短期内可培养的,需要经过教师的长期引导才可有效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首先则可在每堂课中插入趣味性的情境教学活动,使同学们能够在情境活动中集中注意力于美术教师的教学,有效提高美术学习效率,同时也可培养他们良好的自控能力;其次,教师应创设新颖的学习情境,推动学生深入体会,使同学们在情境参与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想法进行美术学习,使同学们的美术思维能够得到有效发展,从而提高美术学习质量。例如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课时《感受音乐》,教师则可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会”的情境,推动学生基于听觉进行美术创造,通过该方法可使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同时也提高该堂课教学的效率,进而使同学们发现美术学习的乐趣。
5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美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美术知识,而且要利用好美术课堂这一阵地,努力创新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很多人在童年时就开始画画,美术创作活动是人们接触较早的艺术创作活动之一。美术教育具有训练技术和培养思维的作用,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良好途径之一。从主体的参与方面看,美术创作往往是在内部动力的驱使下自觉发生的,在美术创作中,对各种工具的运用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基础。实践和科学研究证明,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完善学生的创作能力、思维能力。
6创设游戏情境——引导用学生本真的眼睛去发现
        喜爱游戏是儿童时期与生俱来的本能。儿童在游戏中快乐、自在、和谐,全身心投入,以至忘我,迸发出勃勃生气和创造力。美术教学最终目的是学会审美,运用学到的技法和发现美的能力来为有品位生活服务的,游戏的植入和材料的运用是更好的解决让孩子在难度面前直观解决艺术观察方法和技巧问题。学会观察、学会理解、学会比较、学会去分析物体才是我们要孩子真正领会的东西。而这领会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教师须珍视儿童因为游戏生成的情绪,因势利导,让孩子在渲染着趣味的学习环境氛围中,进一步生成学习的内驱力[2]。
结束语
        总之,素质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重视以人为本,培养人的个性、创新精神方面,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这就要求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深入研究,在实践中摸索出不同的教育模式,以便更好地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经验和帮助,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徐文婷.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4):138-139.
[2]裴璐.浅谈当代艺术对小学美术教育的作用及借鉴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74-175.
[3]王忠玲.小学美术教育游戏情景教学研究[J].才智,2019(35):112.
[4]黄可.创新教育下幼儿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J].福建茶叶,2019,41(10):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